由鼎艺团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呈献的“消逝中……”系列多媒体音乐会,持续聚焦那些逐渐被时代遗忘的传统技艺。从潮州刺绣、大柱香到古早童谣,这一系列作品为观众留下许多动人的记忆。如今迎来完结篇“最后的聚集”,将向狮头制作、藤编技艺与马来宋谷帽制作三项传统手工艺致意。
音乐会由鼎艺团驻团指挥黄德励统筹策划,邀请资深剧场导演蔡光明执导,文化研究学者杨佩华担任顾问。作曲家沃森(Eric Watson)、陈裕婷与德西瓦(Alicia Joyce De Silva)围绕三项工艺量身创作全新华乐室内乐作品,结合谢沁嬑导演拍摄的多媒体纪录片,以及手工艺人的现场展示,构成该制作的多媒体维度。
是技艺更是人生承诺
黄德励说,这三位匠人的坚持,不只是技艺上的熟练,更是一种长情的人生承诺。狮头匠人黄宏强自幼酷爱舞狮,中学起便自学舞狮手工艺,并坚持一生;马来宋谷帽制作师傅阿都瓦哈卜(Abdul Wahab Bin Abdullah)因父亲的遗言嘱托,坚持这门手艺,并与儿子达成协议,将继续传承下去;曾焕枢与太太几十年共同经营藤编家具,将这门手艺视为与伴侣共同维系的一份责任。
66岁的黄宏强中学时迷上舞狮,他会跑到竹扎店买材料,一点一滴地拆、改、重做,只为了让团队在表演中使用自己做的狮子。1995年正式创业以来,他始终坚持从骨架到绘彩,每个步骤都由一人完成。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流水线式的制作,把一个狮头拆分成不同步骤,由不同的人完成。我做的狮头,每一个都是客人定制的,也都是我精心设计的。”
然而,他至今未曾收徒。他说:“不是没人想学,是太多人不是真的想学。他们只是为了某一场比赛表演,三分钟热度。”他说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艺能不能传承,而更看重和他一样虔诚的内心。
没想过做狮头被写进旋律
对于这次音乐会,黄宏强坦言起初并不熟悉华乐,也不清楚演出形式。但随着团队的接触与演示,他被一种“被理解”的感觉打动。“他们用音乐来讲我们的故事,这种感觉很奇妙。我从没想过做狮头也可以被人这么认真地写进一段旋律里。”
整场作品的多媒体结构由导演蔡光明构思,由一个整体叙事,将三个人物故事串联起来。他自喻为“一位厨师”,将影像、音乐与人物调和成一份有温度、有回味的作品,力图让观众走进匠人的世界,感受到他们如何一笔一画、一步一脚印地走来。他强调,多媒体的架构并非噱头,而是将匠人们的技艺、信仰和人生选择立体地呈现出来。
回到“消逝”的主题,黄德励指出,这个词不是结语,而是提醒。“我们不预设它该不该留下,我们只是把它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见。”他提及在制作潮州刺绣那一期的录制期间,手工艺人去世,更坚定团队要“在它真正消失前,把它写进音乐里”的信念。黄德励说:“观众看见了,也感受到了,也许就会开始关心它、记住它。这就够了。”
▲消逝中:最后的聚集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表演厅(九楼)
6月6日(星期五)晚上7时30分
6月7日(星期六)下午3时
票价:35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disappearing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