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乐团发布主题为“溯源”的2025/26新乐季,作为“琴缘”、“融汇”之后三部曲的终章。本乐季从2025年7月持续至2026年6月,涵盖110场演出与活动,其中18场为售票音乐会。乐季以回望传统、蜕变创新为策划主轴,同时围绕新加坡建国60周年与新加坡大会堂(乐团驻地)启用60周年展开,深入挖掘本地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拓展跨领域合作并持续委约新作品的创作。
乐季开幕音乐会“溯源”将于2025年7月19日上演,演出《畅响狮城》《新加坡故事》“Pasat Merdu”(旋律巴刹),以及驻团作曲家王辰威新作《同舟共鸣》等深具本地文化内涵的华乐作品。音乐会邀请塔布拉鼓手纳瓦兹·密拉志卡尔(Nawaz Mirajkar)和马来鼓手里端(Riduan Zalani)加盟,同时搭配由新报业媒体提供的历史照片,回望新加坡建国60年来的风雨历程。
用音乐聚焦名家雕塑
闭幕音乐会“家园·魂塑”是由华乐团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呈献的“文化巨人”系列音乐会第三篇,聚焦四位获颁新加坡文化奖的雕塑家:黄荣庭、韩少芙、庄心珍、张华昌,将他们的作品与四位青年作曲家王辰威、冯国峻、罗麦朔、高程锦的作品交织呈现,以音乐唤起城市艺术景观的生命力。
本乐季延续既有策划框架,包括“大师风采”“八音荟萃”“室内乐系列”以及老少咸宜的“家庭系列”。本地观众熟悉的叶聪、阎惠昌两位华乐指挥大师将重返新加坡华乐团,分别带来李博禅作品专场和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的新加坡首演。李博禅是当今中国大陆华乐作曲界最受欢迎的新生代作曲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楚颂》《初心》《晚秋》都将在音乐会上一一呈献;阎惠昌还将演绎《侗乡速写》《唐响》等意象丰富的作品。
来自台湾的指挥刘江滨和本地指挥洪毅全也将在新乐季作为客席指挥亮相。刘江滨执棒的“吹管妙清商”音乐会以华族吹管乐器为主角,特邀中国大陆著名青年唢呐演奏家王展展担任独奏。热门曲目包括姜莹的《印象国乐·前世今生》,王丹红的《朝天歌》以及王辰威以梵文标题的“Aksara”。洪毅全则以“山水音画”带领观众神游壮美山川,作品包括《武夷山水音画》《长城随想曲》《滇西土风三首》《黔岭素描》等。
室内乐通南北汇古今
“室内乐系列”由乐团三大声部——“弓弦乐”、“弹拨乐”、“吹打乐”策划呈献四场主题演出:“锦绣年华”细意挑选多首弹拨乐重奏,由多位青年演奏家组合,演奏作品包括《对花》《山歌》《童年》,洋溢青春主题;“鸾歌凤吹”以《妆台秋思》《阳关三叠》《鹧鸪飞》展现吹管乐器的婉转情思;“丝弦古韵”再现刘天华的《除夜小唱》《光明行》《闲居吟》等经典作品;“文武之韵”则将弹词、京剧、粤剧等元素融合,从《霸王卸甲》到《高山流水》《林冲夜奔》再到《夜深沉》,贯通南北,融汇古今。
家庭音乐会系列将呈献五场贴近大众,充满互动的节目。亮点包括首次开放6岁以下儿童入场的“古月照今城”,观众票选曲目的“经典回响”,以及年年爆满的“春花齐放”,和再度与新谣代表人物梁文福合作的“遇见II:梁文福作品音乐会”。此外,“儿童音乐会2026 郭教授音乐大发现:音乐气象台!”将透过生动演绎与趣味引导,让孩子在笑声与旋律中了解音乐如何描绘天气,打造寓教于乐的家庭体验。
首度开放简化版乐谱供下载
2025年6月28日与29日,华乐团将携手华族文化中心呈献“新加坡音画”公益音乐会,免费向公众开放。音乐会将演奏《狮城序曲》《星岛掠影》《梁文福精选组曲》《新加坡儿歌风情画》等作品,以如画的音符描绘新加坡的辉煌过往与充满希望的未来。同时,现场也将呈献60名小小艺术家的画作——他们以童真的视角描绘心中的新加坡,与音乐并置构成一场融合听觉与视觉的城市想象。
此外,新加坡华乐团即将推出全新官网,除提升浏览体验外,将首度开放六首本地委约作品的简化版乐谱供免费下载。这些乐谱专为学校与社区团体改编,方便中小学、理工学院及非专业华乐团使用与演出,鼓励华乐在校园与社区的广泛传播。
乐季策划人、新加坡华乐团首席指挥郭勇德说:“‘溯源’是一次回归与重塑,追溯华乐本真,同时孕育新的艺术可能。我们希望在这个乐季中,让观众从新的视角感受华乐的文化厚度和当代表达。从‘琴缘’、‘融汇’到‘溯源’,是三个乐季相承的脉络,但‘溯源’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查看完整乐季节目,可浏览:sco.com.sg/zh/whats-on/concert-season-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