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海艺术中心举行了《左比右巴——王佐琵琶独奏会》。琵琶演奏家王佐通过五首风格迥异的作品,为观众呈现琵琶的五个面向:民间狂欢《龙船》、文人意境《春江花月夜》、现代滤镜《七个瞬间的随想》、哲学思辨《秦俑》以及史诗叙事《花木兰》。这五幅图交相辉映,构成一次关于美学和艺术视角的探索旅程。

音乐会以热烈的《龙船》开场,锣鼓喧天,仿佛将观众带入端午节的赛龙舟现场。琵琶模仿各种锣鼓点,与打击乐演奏家巫崇玮精湛的技艺交织,气势磅礴。王佐沉稳驾驭节奏,演奏逐层推进,紧凑有力。

接下来的《春江花月夜》一改常见筝与琵琶二重奏编制,加入了箫,由新加坡首位笛箫博士陈庆伦演奏。箫声从舞台边缓缓响起,陈庆伦边吹边行,颇具仪式感。乐曲分为六段,王佐以细腻音色诠释不同情绪。结尾处,箫声如江上雾气,徐徐隐去,余韵绕梁。

《七个瞬间的随想》,选取了一、四、五乐章,是琵琶与古典吉他的对话。吉他在低音区徘徊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琵琶以轻盈的姿态凌驾其上。三个乐章风格迥异,是比较意识流的后现代作品。吉他演奏者陈仕顺已年过七旬,能完整地拿下高难度的现代作品,非常难能可贵。琵琶的音色非常扎实,凸显了琵琶的个性以及演奏者强大的内核。

琵琶与舞蹈具象哲学思辨

《秦俑》是琵琶大师刘德海创作的大写意作品,本场特别邀请了现代舞者冯千惠为之伴舞,将音乐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肢体语言,使得这首以“人生”为主题的作品所产生的哲学思辨更为具象化。乐曲伊始,琵琶模仿厚重钟声,随后在细碎的轮指不断渐强中,舞者在地面缓缓舒展,圆融地起身伫立。王佐紧锁的眉头与舞者从地面挣扎而起形成戏剧般的镜像效果。琵琶在舞者每一次伫立眺望而又转身之后,都会产生情绪的递增,进入下一个命题。王佐在不同种类的泛音上完美切换,不断加深刚柔、明暗、薄厚、虚实的对比,体现了情绪上的复杂性:纠结、挣扎、迷茫、释怀,从而最终放下。搭配舞姿中各种书法般的线条、太极般的圆融、钟摆般的规律——最终均指向一个普世命题:人生就是不断跌倒与爬起的过程。琵琶独白与舞者身体的二重奏,创造了一种超越听觉的多维体验。

压轴的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是顾冠仁的名作。琵琶一字一句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钢琴艺术指导林恒悦的演奏可圈可点,大气宏伟,用一台钢琴撑起了整个乐队的效果,为整体呈现增色不少。旅新的经历和对家乡的思念,使得王佐对于《木兰爱家乡》篇章的情绪把握更为深刻和感人。三个篇章的快板段落中,从表现少女活泼跳脱的形象,到表现沙场苦战的飒爽英姿的马蹄声,再到最后凯旋归家时虽急切却又向往的马蹄声,音色和情绪都做出了鲜明的对比,整体的叙事性非常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王佐的恩师、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红艳教授特地从北京飞来现场为爱徒捧场。音乐会结束后,王佐特地将鲜花赠予章红艳教授,师徒二人热情相拥,情感的流露让在场观众动容。这一刻,不仅是对王佐艺术成长的见证,更象征着琵琶艺术代代相传的深厚底蕴。

(作者是本地音乐学院华乐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