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史学者安东尼·瑞德教授6月8日逝世,享年85岁。
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是研究东南亚史的权威学者,将东南亚研究带入全球历史视野中。他1939年出生于新西兰,在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后,26岁的他最先在马来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南亚史。1970年至1999年,他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执教,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退休后定居澳大利亚堪培拉,担任澳洲国立大学荣誉教授。
1980年代,安东尼·瑞德曾主持召集剑桥东南亚经济史,1999年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协助创办东南亚研究中心,后应王赓武教授之邀,到新加坡协助成立亚洲研究院,在各地织起东南亚研究网络。2010年,他获颁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
安东尼·瑞德的研究领域涵盖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亚齐历史、华人移民、伊斯兰教传播、性别研究与灾难史,著作包括《东南亚的贸易时代》《人民的鲜血》和《东南亚:关键十字路口》。
曾为安东尼·瑞德出版两部翻译著作,即《东南亚史:多元而独特,关键的十字路口》及《帝国炼金术: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的八旗文化出版社形容,他的研究视角不同于传统史学所关注的大事件,而从环境、地理与日常生活出发,关注人如何与时间互动,故也有“亚洲的布罗代尔”之称。
《东南亚史:多元而独特,关键的十字路口》一书打破了中国文献对东南亚“国家”和“朝代”的想象,也跳脱西方殖民主义和民族国家的研究框架,从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和东南亚人民本身的历史叙事出发,分析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与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等文明互动,发展至今。
安东尼·瑞德在1965年到马来亚大学执教,1969年碰上吉隆坡爆发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当时,他自愿帮助分发应急物资。澳洲国立大学文化、历史暨语言学院讲师苏颖欣曾在2020年采访安东尼·瑞德,谈及他初到马来西亚,以及五一三事件发生后的亲身经历。这段口述历史后来收录在文运书坊(Gerak Budaya)出版的《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Life After: Oral Histories of the May 13 Incident)一书。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在官方网站上设立缅怀与致敬页面,形容安东尼·瑞德“自2009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退休后,仍然激励并指导众多亚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校友。这位杰出学者和优秀人物将被人们铭记在心。”网站也开放给公众留下悼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