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刊是文坛,文坛是副刊:新华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王润华在1996年台北举行的“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术研讨会”上说,新马的华文报纸与当地文学发展关系密切,“副刊就是文坛,文坛就是副刊。进入互联网、传媒数位化社会,今天细读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艺城》,证明当时的结论一点也没有夸张,几十年来在新加坡,这个局面一直没改变。”(文见瘂弦、陈义芝主编《世界中文报纸副刊学综论》)
本书所收集的文章,选自2024年1月3日到12月27日发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艺城》。这个发表纯文学作品为主的副刊,每星期三与星期五各出版一大版,作者以新加坡的华文作家为主。新加坡还有很多纯文学的文学杂志,如新加坡作家协会出版的《华文文学》等,但都是年刊或半年刊,《文艺城》最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今天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趋势、生态、作品的艺术风格、写作主题,以及写作者世代,也扩大到文坛活动的新闻报道。《文艺城》建构了一个新华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这本选集从2024年每周两期共100期,精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文章,编辑成年度的出版计划《文字现象2024》,因篇幅有限,很遗憾不能完整反映出副刊整体性、复杂性的多元结构。2024年的《文艺城》与之前的《文艺城》有极大的变化,副刊的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多面向局面,建构了一个超越传统文艺副刊的结构,在文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也就是说,副刊在2024这一年发展出多元的角色,重塑副刊的功能。一方面推出作家的作品,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演出舞台,另一方面又展现新书和文学刊物,回溯文学社团与刊物的过去与现在,与世界文学交流的论坛,提供人文现象的反思空间。《文艺城》作为大众化的新闻报纸副刊,呈现了主编高度创意的构想与策略,超出一般副刊的功能与使命,让社会与文学互相结合,南洋风与世界文学风格汇流。即使以一本书的篇幅呈现,这个文集还是能全面反映2024年《文艺城》的多重视角。编辑宏阔的视野打造新一代副刊的典范,呈现出2024年新加坡文坛精彩的版本。
为了遴选这部《文字现象2024》,我们反复阅读2024年刊登在《文艺城》的全部文章,从大量的作品中挑选极少数的篇章,是令人痛心与不舍的,很难决定取舍。如果能够让全部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更能看见新加坡文学当前突破性的变化:作家因应社会文化、科技的变化与人工智慧的出现,产生新的书写,也看见新加坡文学如何与世界文学交流及其蜕变。
二、怀旧、记忆、重返、反思是我们年代的关键词
从这些入选作家与作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老中青、世代不同的作者,以及形式不同的文学作品,当我们一一细读,能发现与认识新加坡继承与发扬各种文学传统,文学书写技巧融合了各种手法与社会生活经验,从写实到现代,从殖民到后殖民,从魔幻到科幻,从单一族群到世界多元族群的生活与想象,又不被国际时髦的文学写作潮流冲击而迷失。他们的小说、散文与诗歌,甚至跨边界的难于分辨的新品种的作品,都具有南洋本土多元文化元素,超越的后殖民文学,呈现出国际城市文化、数位与人工智能的新文化元素,坚持写本土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本土。这种复杂多元的新华文学书写新传统,绝对超越目前时尚的批评话语如离散华人文学(Chinese diaspora)的文学书写模式,创造唯有东南亚土地与多元混杂文化才能产生的文学书写。这里不能以新物理学或新批评一一细读地分析,只能举出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他们的成就早已在世界华文学界被肯定。2024年推出的小说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作:
·孙爱玲《物换星移度十载——天痕》
·张曦娜《云氏海鲜馆》
·丁云《死背》
·希尼尔《问斜阳》
·清柘《记忆淼淼似云海》
·杨雅琦《猫》
另外我们特别推荐的散文有:
·尤今《浩瀚蛙声伴祖》
·白荷《山城路漫漫 海岛寄遗生》
·李慧玲《欲留理想主义在人间》
·蔡深江《小镇岁末》
·龙永华《出窍之后》
2024年各个世代的诗人都写出优秀作品:
·周粲《一组掉进时间隙缝里的诗》
·郭永秀《萤火虫的回忆》
·梁钺《鸦片山的黑白交感》
·喀秋莎《童乡五忆》
·潘正镭《饮食情 诗二首》
·吴启基《恒河老人》
·南治国《童话》
·吴耀宗《过磨坊山莱佛士故居》
·陈志锐《回到南洋》
·刘瑞金《三问》
·周德成《让我为你开间动物园》
·黄缪人《带回一棵橄榄树》
深度阅读上列的文学书写,我们马上联想起全球学者与作家的思维模式大潮流,如哈佛教授博伊姆(Svetlana Boym)在《怀旧的未来》(The Future of Nostalgia),把我们的時代定调为一个怀旧的年代,全球作家、思想家、学者常常带着心灵的怀疑病,经常以怀旧、历史与记忆去思维。怀疑就是现代性,怀旧就是流行的通俗文化,现代人多数是流亡者,经常想象与怀念故乡。因此在这种精神状态与思维下,新加坡创造了各种怀旧的文学叙述,即是民族共同回忆,大离散的、流亡的、文学的、个人的,深深触动人心,以冷静而温柔的目光透视当今日常生存方式,书写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我们得承认与接受: 怀旧、记忆、重返、反思是我们年代的关键词。
三、因应社会文化、科技、人类与人工智慧的突变,产生惊人的新书写
我们刚阅读过2024花踪文学奖的作品。其中有海凡《雨林的背影》、龚万辉《人工少女》、贺淑芳《蜕》、牛油小生《那些进化了的、以及……》、周若涛《蒙面战纪》、吕育陶诗集《一个人的都市》。海凡与牛油小生是长期生活在新加坡的作家,这些作品相当完整地呈现新马华文学当前突破性的变化,因应社会文化、科技、人类与人工智慧的突变,产生惊人的新书写,给世界华文文学新的发展。
他们就像目前的新华文学,继承文学的抒情与叙事,以爆炸性的语言与意象、思考语,书写当今华人社会环境、文化、心灵的复杂情境,对以后的散文、小说与诗的书写,造成极大的挑战。牛油小生小说集《那些进化了的、以及……》大胆又细心地把散文、童话叙事、小说故事打造成新的小说艺术。诗意化将各种动物的隐喻,变化成人类的历史、记忆、情欲的符号,用新的语言书写人类新的生存状况,是南洋年轻一代的典型文学越界创造。海凡《雨林的背影》,继承世界热带雨林小说书写的传统,继承东南亚反殖民战争、被压制的马共文学书写。它通过时间的美学距离,使用现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冷却了反殖民口号。海凡这部长篇小说,颠覆了传统马共大书写,放弃政治大叙述,通过书写小事件、小叙述,描写雨林的背影,放弃描绘雨林的正面。
如果我们深入阅读孙爱玲的《物换星移度十载——天痕》、张曦娜的《云氏海鲜馆》、丁云的《死背》,还有其他形式的书写,如冰秀的《湿地惊艳》、黄缪人的《带回一棵橄榄树》,也一样发现本集中新马作家的文学书写新趋势非常相似。
四、《文艺城》开发文学新境界的文章
除了入选的诗、小说与散文三大文类,如果要深度了解与研究2024年新加坡的文坛,其他文章一样重要,包括编者精心推出的微型小说专辑,作者有艾禺、董农政、谢裕民、张泽鼎,然后希尼尔、刘清音、海凡、陈石、龙永华、胡斯特、张郁国、芷薇、林高及王秀思等其他微型小说高手与新秀纷纷出场。新加坡属于极度城市化的国家,琐碎的生活、窄小的空间,加上繁忙工作时间有限,这种文化气候与土壤,是微型小说生长的天堂,作者与读者人口自然众多,好作品也特多。新加坡作协曾经与上海作协编选两部作品选集《城市的呼吸》与《城市的足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2012),后来在一个上海与新加坡的学者代表会上,包括赵丽宏、王安忆与我都认为,新加坡微型小说是强项,超越上海作家。
2024年的《文艺城》,另一特色是文化编筐人特写文章分量很重,流苏《蚂蚁唱歌:英培安的办刊寓言》、陈宇昕《新马文学中的长堤》与《2024作家节:致本地诗人淡莹》、沈璧浩《当年笼28巷里的“文艺沙龙”》等,超越副刊格局,进入文学、人文、历史的领域。同样的,很多篇文学对话,如陈宇昕《黎紫书对话谢裕民:小说非这样写不可》、语凡《与青年朋友谈现代诗:读秀实先生〈现代诗话〉所得》、林高《与青年朋友谈散文创作》、孙靖斐《台湾作家夏曼·蓝波安:大海浮梦是个填充题》等,展示副刊开发文学的新境界。
还有纪念张挥、林臻、怀鹰等人的文章,都是有见解的书写,既怀念作家,也有文学写作经验与成就的分析,皆是重要参考资料。陈宇昕《中国科幻小说浪潮——宋明炜教授带来新惊喜》《流动·身份·岛屿:三位女性的第一本书缘起》等,又是文化研究时代文学跨界的新现象。
五、夜观天象:新加坡文艺城天空繁星闪烁
当我们继续阅读《文艺城》其他作品,突然觉得自己走在新加坡文学之岛上的每一条街道、高速公路、组屋区、公园、购物中心,虽然灯光灿烂,但是作为观察文坛的天文与星座的我们,发现没有边界的文艺城天空繁星闪烁,照亮黑夜的天空。诸如南治国《童话》、陈帅《茶卡盐湖,有一个传说》、王建刚《公园连道》、王峥《香烟、清酒、蜥蜴城》、杨雅琦《猫》等,是新发现的星座。其他如沈斯涵《诗四首》、陈志锐《回到南洋》、梁钺《公路上捡到的诗》、喀秋莎《童乡五忆》、艾禺《那天,雨一直下》、林高《野姜花》、伍木《囤》、孙靖斐《造梦碌架床》、余宁《草草不恭二题》、潘正镭《饮食情 诗二首》、吴耀宗《过磨坊山莱佛士故居》、欧筱佩《你,从这个黎明到下个之前》等等,都是新加坡热带天空永远闪烁的繁星。
2024年《文艺城》,是新加坡文坛,是一个开放的天空,宇宙间的文学与作家的星座,永恒明亮地闪烁,创造神奇的天文星象。
▲《文字现象2024》发布会暨早报年度书选揭晓典礼
6月27日(星期五)
晚上7时30分至9时
The Arts House, Play Den
免费
报名链接:https://go.cityreading.sg/cr2025_wzxx,或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