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心草领队,中国交响乐团将于9月到访新加坡,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庆祝新中建交35周年。音乐会特邀中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和本地小提琴家孔朝辉,分别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团还将呈献本地青年作曲家李锦骏的作品“Sing”,以及中国作曲家徐振民的《枫桥夜泊》。
孔祥东说,《黄河》是中国钢琴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源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既承载深厚的民族情感,也融合复杂多变的钢琴技巧。今年恰逢冼星海诞辰120周年,这位作曲家出生于葡属澳门,童年时代曾就读于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今养正小学),是新中两国音乐史上的一座桥梁。
《黄河》这部作品贯穿了孔祥东的演奏生涯。“1986年我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老师范大雷就建议我学习这部作品。1987年初,我有幸与上海交响乐团以及指挥家陈燮阳、侯润宇一同前往香港,在沙田大会堂的开幕仪式上首次演出《黄河》。”他说:“此后近40年,我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演出这部作品,也多次与协奏曲的创作者殷承宗、储望华面对面交流。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不断地升华,尤其是它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
用四音曲疗愈抑郁症患者
此次演出也是孔祥东阔别新加坡舞台二十余年的回归。“1992年我在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后,首次来到新加坡演出。此后十多年间,与新加坡交响乐团、朱晖等指挥多次合作。”他说:“不过从2004(或2005)年之后,就再没有来过新加坡,主要原因是我有近十年的时间深陷抑郁症的阴霾之中。”
自2008年起,孔祥东饱受严重抑郁症困扰,长时间淡出公众视野。“这段经历虽然并不愉快,但现在回头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说,正是这段人生低谷促使他重新审视音乐的意义,并发展出“四音曲”即兴创作法——由听众提供四个音符,他即兴创作一首钢琴曲。截至目前,他已为近4000人创作四音曲。
“在为他人创作的过程和他们的反应中,我重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点燃了我对美好的更多期待。”孔祥东说:“四音曲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音乐与心灵交汇的疗愈方式,通过这种‘爱出爱返、福来福往’的音乐互动,我重新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结,也找回了内心的力量。如今,四音曲已成为我和他人沟通的重要方式。”
目前,孔祥东正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合作,推进“音乐脑科学”实践项目。他希望未来三年内,运用四音曲的创作方法,为100名抑郁症患者提供音乐疗愈。“音乐公益对我来说,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个神圣使命,让我深刻地明白‘音乐是爱’的道理。”
▲新中建交35周年音乐会
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9月8日(星期一)晚上7时30分
购票可咨询新加坡木棉花文化传媒:ceibacm.inf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