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讨论生育孩子是否合乎伦理。一群科学家尝试用生物工程培育新的珊瑚礁。一支团队在南极建筑海堤以控制冰川。地球上最后一只青蛙在深渊中呼唤伴侣。《气候时代场景》(Scenes from the Climate Era)开启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对话,它荒诞而滑稽,游走地方和全球,也穿梭过去、现在和未来,将宏大主题提炼成节奏紧凑的亲密速写。
《气候时代场景》由澳大利亚编剧大卫·芬尼根(David Finnigan)原创。他擅长结合科学与艺术进行艺术创作,如今他与导演陈宇泱携手改编的版本,将在滨海艺术中心的“实验剧场”(The Studios)上演,对人类史上最大的气候危机作出反思。演出版本经过改动,反映本地特色。
拉近观众与人物距离
陈宇泱受访时说,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她和编剧聊过如何修改情景,让作品反映本地温度和情怀。在现实中,气候课题迅速发展,因此时间上也要更新。
陈宇泱说:“气候危机怎么说都是全球危机,这个剧本以原来面貌在各城市上演,肯定是非常合理的。我的处理是因为剧本里体现的人物和情境是我生活上很少接触的,我想要拉近我和人物及情境的距离,因为我的设想是本地观众或许也会有相似的感触。”
芬尼根说,这个版本的《气候时代场景》中,许多地点和故事都经过重新构思,以东南亚视角为中心,当中参考了陈宇泱的提议,以及芬尼根自己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地球与观测研究所的工作经验。
嵌入式叙述填补感官空白
陈宇泱提到,演员阵容当中有一位视障演员张丽玲,因此剧本中含有嵌入式叙述(embedded narration),台词经过修改,人物对话也描述了视觉信息。此外,声效环境和演员动作也稍微放大。凡此种种,是让视障观众能更全面地欣赏演出。
作为一名视障艺术家,张丽玲首先会问自己:我是如何体验这部作品?我通过对话、表达方式和声音提示获得了哪些信息?更重要的是,我还缺少什么?张丽玲受访时说,嵌入式叙事的意义在于填补感官的空白。“通过文本中的微妙句子,层次丰富的音效设计和更清晰的指导,能够增强氛围,带视障群体深入戏剧世界。这个过程须要和导演与创意团队进行大量协商与合作,在艺术性和包容性之间取得平衡,而我的职责是尝试将包容性转化为艺术性。”
张丽玲指出,传统的音频描述(audio description)通常来自外部声音,在台词之间插入,用以描述场景变化、动作、灯光和表情,它有时富有诗意或创意,但仍属表演之外。嵌入式叙述则给予更多创作自由。“我们会问:哪些是必须描述的?哪些可以留给想象?我们的目标是将它融入戏剧本身,天衣无缝,观众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在张丽玲看来,嵌入式叙述是微妙、刻意且主观的。“我的经验并非普遍适用,也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我希望这种方法能引发关于包容性设计的讨论,将它想象为叙事工具而非附加物,它是戏剧世界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气候时代场景(Scenes from the Climate Era,英语演出)
7月18日至20日
晚上8时(星期五、六)、下午3时(星期日)
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Esplanade Theatre Studio)
购票:esplanade.com/thestudi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