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联合报文学大奖揭晓,台湾作家、建筑师阮庆岳以近作《银波之舟》和代表作《黄昏的故乡》摘奖。他决定将一半奖金捐给爱之病者中途之家,希望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是他最新小说《一千颗星星在跳舞》中关切的议题。

联合报文学大奖由《联合报》和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主办,今年邀王德威、石晓枫、范铭如、陈雨航、童伟格、詹宏志和杨照七位作家学者担任评审,各推荐一名作家晋入决选,选出零雨、平路、赖香吟、阮庆岳和陈淑瑶五位作家。《联合新闻网》报道,阮庆岳和平路都获得两位推荐,历经两轮投票,阮庆岳都得最高票,拿下本届联合报文学大奖,获颁奖座和101万新台币(约4万4000新币,下同)奖金。

阮庆岳1957年出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所硕士,为美国及台湾执照建筑师,后投身于大学教职。他身兼小说家、建筑师、评论家与策展人,著作包含散文、小说、建筑评论等30多本,曾策划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获台湾文学奖散文首奖及小说推荐奖,入围亚洲曼氏文学奖。

从大学便开始创作小说,他曾幽默表示,返台开建筑师事务所经营不善,必须靠参加文学奖赚奖金还债,曾一年拿了70多万元奖金,因此重返写作之路。从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退休后,他专心写作,以两年一本的速度发表小说。

阮庆岳早期以关怀底层人物的“东湖三部曲”受瞩目,从2016年《黄昏的故乡》开始,转向书写家族与故乡潮州,以母亲等身边人作为主角原型。《银波之舟》则如私小说,写自己、写和亲友的关系,描绘外省家庭落脚台湾、主角从小镇到大都会的迷失。这本小说书名来自已故小说家七等生的《银波翅膀》,向他致敬之作。阮庆岳从大学时代开始,受七等生小说影响,认为他的作品处理“人的绝对孤寂”,在阴暗的文字底下,隐藏信仰与救赎。

小说家身份是灵魂关系

身兼多重角色,阮庆岳认为这可以让他移动喘息,减少写小说的压力。他告诉《联合报》, 写小说常会掉进困境,没有其他移动的空间会很辛苦。但他也提到,如果只能选一种身份,他一定选作家。他表示,“建筑师是我的责任,而小说家是我和灵魂的关系”。

担任是次评审的杨照提到,多年以来,阮庆岳固定持续写作并获得种种奖项肯定,但他始终和文坛、出版、阅读主流保持距离。大量作品说明他没有要遗世独居,而相对低调内敛的声音却又显示了他并不追求特别吸引谁的注意,换得怎样的掌声或欢呼。正如王德威教授所说,他的文学作品“凝视生命幽微寂寞的面向,思考理性范畴以外的人间景象”。

在杨照看来,阮庆岳的作品其实最适合在当代人们疲累于外向喧闹时,提供一条既平实又迷人的内返之道。他评价,《银波之舟》自觉地传承七等生对于“银波翅膀”的隐喻,展开和童年、回忆、梦幻的断章对话,每一段都指向一个让自我迷疑困惑的经验,“我”穿梭于经验与回忆间,无法克抑地分裂出部分的意识,投射向某个经验中的对方,在对方缺席的情况下,一方面坚持与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明知那沟通事实上只存在于自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