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点,首尔书展的场馆外已排起长龙。队伍蜿蜒曲折,一圈圈绕着会场,井然有序的人群宛如等待演唱会开场的歌迷。亲临现场,我才得知门票早在网上预售期间就被抢购一空,主办方现场不设售票,只为年满65岁的长者、行动不便者和少数特殊群体保留特殊的购票通道。

我在柜台前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来自新加坡,从事出版工作,才得以破例购得一张入场票。城国举办的书展,几时才能像卖演唱会门票一样秒杀?逛一圈首尔书展,才真正体会到书展也能办得如此有温度、有创意。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是否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要如何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展,贴近书本?

年轻女性爱逛书展

创立于1954年的首尔书展,1995年升级为国际会展。书展旨在提升韩国出版物的国际能见度,并营造社会的阅读氛围。现在它已经是亚洲重要的书展之一。2025年的书展在首尔江南的COEX举行,由6月18日起,为期五天,预估有15万名访客。

一走进书展,便被眼前的人潮震撼——人头涌动,摩肩接踵,放眼望去,几乎清一色是年轻人,尤其以女性为主。我在一家纸品公司的展位前驻足,对他们的设计产生兴趣,顺口问起:“怎么这么多年轻人来书展?”工作人员笑着回答:“书展很好玩啊!”

老牌的企鹅出版社也把古典包装得让年轻人能轻易接近。(叶孝忠摄)
老牌的企鹅出版社也把古典包装得让年轻人能轻易接近。(叶孝忠摄)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却成了我接下来几小时的真实写照。在这个书展里,我确实亲身感受到什么叫“好玩”的阅读体验——互动展区、限量周边、签名活动、还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展台布置。书展,不再只是卖书场地,而是一场有趣的文化节庆。

本届首尔书展以“最后的避风港”(The Last Resort)为主题,展会吸引了逾530家出版社与文学机构参与,其中包括来自16个国家的100家海外出版单位。

“台湾感性”展现软实力

踏入展馆,最先看见的,竟是熟悉的中文。今年的主题地区是台湾,由台湾文策院统筹,率领近300人的庞大团队赴会。不仅有作家吴明益、陈思宏、陈雪等亮相,更有众多出版社编辑亲自前来推介自家出版品,售卖海外版权,为作家开拓阅读疆域。

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中)是韩国华侨,也是台湾代表团的负责人。(叶孝忠摄)
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中)是韩国华侨,也是台湾代表团的负责人。(叶孝忠摄)

台湾馆以“台湾感性”为策展主题,展现台湾在文学、生活、设计与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展出的书籍涵盖小说、历史、人文到独立出版的巧思之作,勾勒出多元而细腻的岛屿文学风景。馆内每天还有台湾零食免费试吃、各类讲座交流、签名见面会等活动,成为书展中最热闹、最具人气的展区之一。

台湾馆以文学书籍介绍岛屿的出版里程碑。(叶孝忠摄)
台湾馆以文学书籍介绍岛屿的出版里程碑。(叶孝忠摄)

逛,是适合首尔书展的动词。像逛街一样的逛,就算读不懂韩文,但也能发现不少新奇之物。为了吸引年轻人阅读,韩国各大出版社也各显神通,推出不少有趣的周边产品。除了常见的马克杯、笔记本等,利用书籍秒变成随身饰品的书衣深受女性读者的欢迎,用来翻阅书本的小工具,也改善了人们阅读纸本书的体验。纸商也推出特别设计的纸皮包装,确保网购书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受损。在纸本书销售艰难的时代,爱书的人,更愿意去思考现代人和纸本书的关系,改善和加固读者和书之间的关系,也让人更愿意拿起一本书。

书衣,也成了独特的搭配饰物。(叶孝忠摄)
书衣,也成了独特的搭配饰物。(叶孝忠摄)

为了让年轻书迷有更独特的阅读体验,满足他们的打卡需求,一些展厅设计成登机室,让你驾驭着文字飞行。出版社也推出限量并带有编号的书籍,让书成了收藏品。借助明星效应,书展也吸引大批粉丝前来追星,让阅读和流行文化紧密结合。韩星朴正民成立了无题独立出版社,并在书展上推出新书,他亲临签书会,成为书展话题,

独立出版社突破传统

首尔书展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一众独立出版社的摊位。这里汇聚了各种形式与内容突破传统的书籍——有设计成游戏卡牌的诗集,一些则以独特的装帧吸引眼球,仿佛每一本书都是一次互动的邀约。这些作品打破了我们对“书”的既定想像,让人重新思考阅读的边界。

即使我不懂韩文、也不太会说韩语,依然能强烈感受到现场那股对书籍炽热的爱。从出版人到读者,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书对话,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纸厂以独特的互动方式邀请读者体验纸张的乐趣。(叶孝忠摄)
纸厂以独特的互动方式邀请读者体验纸张的乐趣。(叶孝忠摄)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随着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不安,社会也人心惶惶。首尔书展的主题The Last Resort呼应了时代焦虑的脉搏,也同时彰显了书籍的角色,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书籍被视为最贴心、最可靠的慰藉。

为了呼应“最后的避风港”这一主题,书展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观众可以在展厅中领取几粒象征希望的种子,并随机打开排列整齐的抽屉——每个抽屉里,藏着一本书。这些书,皆是曾深深启发过韩国作家与读者的作品。策展人巧妙地传递一个讯息:阅读一本书,就像种下一颗种子,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它将长成什么模样,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开的平山书店也是首尔书展的热门展位。(叶孝忠摄)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开的平山书店也是首尔书展的热门展位。(叶孝忠摄)

在众多展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平山书店”。这是一家位于韩国南部梁山平山村的独立书店,由前总统文在寅所创办。他也亲自出席了这届书展,引起轰动。在书展的启发下,我决定展开一段意外的小旅行。

第二天,我搭上高铁南下,前往那个静谧的小村庄。想亲眼看看:一家乡村书店,在几乎没有游客的地方,如何默默推广阅读,如何成为当地人的“避风港”。

一套365本的花书,你可以根据生日为自己或朋友挑选一份礼物。(叶孝忠摄)
一套365本的花书,你可以根据生日为自己或朋友挑选一份礼物。(叶孝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