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静默行走,在时间和空间的长河中探寻求索,寻找遗失的美好,一场回归自然的梦境。

继2017年受滨海艺术中心委约制作《寻心之路I》后,源文化艺术再推出《寻心之路II:万物静默如谜》,以纯粹的音乐和舞蹈语汇净化心灵,呈献一场人类与祖先、自然和文化源头的跨时空精神对话。

《寻心之路II:万物静默如迷》制作人郝娜受访时说,相比《寻心之路I》,这次的创作从“路”的意象延伸到了“心”的更深层次。前者以路为线索,连接起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与地理空间,是一种外向型的探索;新版则更关注个体与自然、生命和当下世界之间的静默对话,属于一次向内的沉思。

舞台化身流动冥想空间

郝娜说:“这次观众将会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场单一的音乐或舞蹈表演,而是一次融合现代舞、原创音乐、空间装置与多媒体视觉的剧场体验。舞台化身成一个流动的,充满意象的冥想空间,引领观众暂时抽离喧嚣世界,跟随舞者的足迹,踏上一段向内探寻的无言旅程。”

《寻心之路II》集结11位顶尖艺术家,有五位创团成员延续《寻心I》的热忱,如今再度参演,包括郝娜,创团音乐总监陈希博,冬不拉演奏家穆热阿勒,中国“荷花奖”得主、舞者谭钧元,以及哈萨克族舞蹈表演者高哈尔。本版演出也新增多位中国知名音乐人和舞者,即贝斯手姜滨,哈萨克族打击乐手阿来别克,蒙古族舞蹈表演者赵磊,藏族舞蹈表演者朱东超,藏族音乐人贡布昂杰则演奏他擅长的扎念琴和鹰笛。

郝娜提到,很多民族乐器即使在中国的音乐演出中也并不常见。他们对音乐与世界的理解,为整部作品注入了独特的视角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本地舞者融入狮城气息

《寻心之路II》还迎来本地现代舞者、2012年青年艺术家奖得主卓子豪的加盟,希望为演出融入更多本地观众熟悉的现代生活气息。对卓子豪而言,这是一次特别的重逢和延续。《寻心之路I》在中国巡演时,他已经受邀参与创作,和艺术家团队有过深入的交流,也开始进入排练准备阶段。可惜因为疫情等因素,他最终没能参与演出。这次再次受邀参与《寻心之路II》像是某个未完成的缘分终于又延续上了。

他受访时说:“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很独特,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中国,大家背景不同、训练体系不同,审美表达上也有各自的特色,但一旦进入排练厅,却很快建立起一种非语言的默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碰撞、融合的状态。《寻心之路II》不是那种情绪很外放的作品,需要舞者用身体去寻找更深层次的节奏、呼吸和情感张力。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回归。”

郝娜则补充,这次创作和排练过程其实挺不一样的。“《寻心之路I》演出后,主创团队在2018年的冬天去了一趟呼伦贝尔,当音乐人和舞者在零下30多度天气下,一望无际的雪地中拉琴、舞蹈时,眼泪是无法停下来的……”当时的他们也不太清楚究竟是因为内心的感动,还是因为真的太冷了,但整段旅程让他们深有感触,促使了《寻心之路II》的创作。

她说,这次演出结合呼麦、长调、人声、哼鸣和静默等音乐元素,以及蒙古族、藏族、傣族和哈萨克族舞蹈,从源头回溯人与自然和祖先的关系,希望让观众在这个越来越喧嚣的时代里,能在一段舞与声之间,找到哪怕几秒钟真正的“静”。

《寻心之路II:万物静默如迷》
滨海艺术中心新电信水滨剧院
7月25日、26日(晚上8时) 
购票:esplanade.com/soulfulst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