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重组成立的艺苑集团,推出面向东南亚新兴作家的文学奖学金计划,首届得主为本地英文作家戴琰(Myle Yan Tay,30岁)和陈瑞琳(Marylyn Tan,32岁)。

“艺苑文学奖学金计划”是为了培养新世代作家,同时加强东南亚区域的跨文化联系而设立。获选作家将参与三个月的驻场项目,以旧国会艺术之家中的前副议长室为写作空间,获得新加坡作家节总监的一对一指导,每个月4000元的资金支持,并有机会和东南亚文学社区进一步交流。

驻场结束后,获选作家必须完成作品摘要,举行公开活动,分享创作历程。此外,获选者将代表自己的国家,在区域文学活动中亮相,协助筹划新加坡作家节“SEA xChange”对话会。

评估文学价值的考量因素

艺苑集团文告指出,奖学金的遴选优先考虑文学价值、原创性和发展潜力。候选人由出版社和文学界人士推荐。申请者均为已出版的年轻作家。奖学金也将东南亚各地的新兴作家包括在内,以促进跨文化交流,构建更丰富的文学生态系统。

本届得主由时任新加坡作家节总监杨树宏(58岁)领导的评选小组选出。杨树宏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他们以申请者的出道作、申请作品的实力、过往的组织或策展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估文学价值。申请者须满21岁,但不设年龄上限。杨树宏说,他们不希望将年龄设为首要因素,特别考虑到有些作家可能大器晚成。他也说,目前奖学金项目主要关注英文作家,未来愿意接受华文、马来文或淡米尔文,以及东南亚各地作家。

诗人写小说

陈瑞琳的作品探讨身体、女性主义、主体性等主题。她的作品常取材于深奥且象征性的元素,探讨转变、连接和社群建设等理念。她试图通过艺术挑战常规,开拓另类叙事的空间,并提供理解自我和社会的新途径。陈瑞琳凭借诗集“Gaze Back”获颁2020年新加坡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女诗人,同部诗集入选2019年美国朗姆达文学奖诗歌组,这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LGBTQ+文学奖。

她目前正在努力拓展小说写作领域,将在驻场期间尝试创作小说。诗人写小说,她想象这部作品不拘泥于体裁,而是在结构和形式上做实验。对她来说,这个项目为她提供创作空间,以及自由发挥的自由时间。

“距离我上一本书已经过去好几年,我希望能够更真实地探讨不平等、边缘群体以及持续存在的压迫等问题,因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要更深刻地反映这个世界。”

她在9月1日至11月30日驻场,随后,戴琰将在2026年1月1日至3月31日驻场。

继续创作第二部小说

戴琰的作品涵盖小说、戏剧、漫画和评论,常以社会参与的视角审视身份认同、文化和权力体系。他以首本小说“Catskull”入围新加坡文学奖,获得新加坡图书奖“年度好书”和“最佳文学作品”。目前他正在参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也是凯门剧场驻场艺术家,编剧作品包括《宣言之作》(Statement Piece)。

具有全球事务和创作的求学背景,他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艺术实验相结合,挑战传统,从东南亚经验着手,构建全新叙事形式。他受访时说,计划在驻场期间继续创作第二部小说,内容关于新加坡武装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