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华语舞台剧《倒带》(Rewind),从一名癌症存活者的真实故事出发,但不局限于疾病课题,而是结合音频疗法元素,演绎一段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

《倒带》讲述王女士的生命旅程,通过深刻透彻的反思,直面疾病与失落。王女士是一名64岁新加坡华人女性,曾是怀抱梦想的学生:想当篮球选手、舞蹈家、裁缝师。但随着父母和兄长去世,她在人生路上经历诸多波折,还面临女性身份的失落。历经乳癌与子宫癌,以及两度癌症复发,王女士不时梦见自己的死亡,但她心中的噪音已渐渐平息。她是妻子、母亲、妹妹和癌症存活者,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可以带给孩子、孙子、以及许多正在挣扎中的人们一丝希望的光亮,使她如今能坚定地立足当下。

反思人如何称得上“有用”

本剧由潘筠筠构思,梁海彬编剧,李邪导演。故事的灵感来自潘筠筠一位挚友的母亲的真实故事。她依托本剧,反思人要如何才称得上“有用”。人一生避不掉生老病死的规律,老去、生病是否意味着无法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人的价值还能体现在哪里?

编剧梁海彬提到,他对本剧课题没有切身经验,写这个剧本好像是“为自己做准备”。他受访时说:“这个故事脱胎自真实事件,经过口述到编剧的再创作,后来交给导演李邪,以及演员吴悦娟,经过不断的创造和进化,角色的不同层面也逐渐涌现,令人期待。”

潘筠筠忆述,她和导演李邪相约喝咖啡,畅谈本剧方向时,对方带着写满七页纸的问题与她会面,从剧名到选角无所不谈。本剧原名“癌过”,后来认为剧名已经透露太多,因而改用“倒带”这一更具想象空间的名字。

她说:“悦娟姐很可爱,像海豹一样,我蛮期待她如何塑造这个角色,感觉会很好玩。”

《倒带》视觉图给人明亮感受。(互联网)
《倒带》视觉图给人明亮感受。(互联网)

在人生中寻找黑色幽默

视觉海报的明亮感,让人一时无法联想本剧的沉重课题。潘筠筠说,这是在故事和人生中寻找黑色幽默的寓意。他们不想制作一部苦情剧,希望在倒带中,让人看尽人生不同阶段,有苦涩也有甜美。因此,《倒带》不仅讲述疾病,而是深刻且普世的生命故事,述说勇气、韧性与治愈。本剧与音频疗法(sound therapy)相结合,让疗愈的声音和动人故事交织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十足走心的沉浸式观剧体验。

剧场具有疗愈功能吗?梁海彬认为,剧场可以是一个安全空间,让人谈论平日里无法直陈的个体经验,甚至社会议题。潘筠筠说,她个人对演后座谈会无感,习惯在观赏演出后独自消化情绪,但经过制作人的说服,认为演后座谈会可以协助观众处理心中所思。“《倒带》的演后座谈会不谈剧情,而是希望为有需要的观众、面对疾病的人或照护者,提供实质帮助。”

《倒带》
佳伟剧院黑箱剧场
演出场次:11月7日至9日(星期五:晚上7时30分;星期六、日:下午2时,傍晚6时30分)
购票:sistic.com.sg/events/rewind1125(可用文化通行证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