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咖啡店里,吵闹声与咖啡香混杂在一起。林雨婷端着一杯kopi-O,独自坐在角落,眉头紧紧皱着。她并不是生气,只是心里正默背着下午要呈交的报告要点。

隔壁桌的两位阿姨看了她一眼,小声说:“哇,这个女孩子脸色好臭,好像很难相处。”雨婷听见了,却没有抬头,只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这样的评语,她早已习惯。有人说她是“脸臭一族”,有人说她“不好亲近”,甚至有人断言她“看起来很骄傲”。可她明白,外表的表情,往往与心里的她完全不同。

地铁车厢里人头攒动,一位阿姨走到她身边,带着急切的口气问:“小姑娘,请问滨海湾要在哪里下车?”雨婷立刻抬起眼睛,简洁地回答:“下一站换车。”语气冷淡,面无表情。阿姨点点头走开,却在背后嘀咕:“现在的年轻人啊,不懂礼貌。”

雨婷靠在车门上,感觉心里有些酸。她并非不想多说几句,只是昨晚为了赶同事拖延的部分,通宵修改报告。此刻她只想保存一点力气撑到办公室。可是,别人看到的,却只是她的“冷漠”。

她忽然想起妈妈的话。小时候,每当她板着脸写功课,妈妈就会叮咛:“女孩子要笑一点,不然没人喜欢你。”雨婷当时没多想,如今回忆起来,却有种说不出的无力。为什么笑要成为一种义务?为什么女人的“亲切”要靠表情来衡量?难道沉默就是冷漠,安静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吗?

办公室的会议室里,雨婷如常坐在角落,安静地翻着文件。她的同事低声说:“她一定不开心吧。”但没人知道,她其实刚在心里默默替整个团队理清了汇报逻辑,只是习惯先思考,再开口。她的“面无表情”,反而帮她隐藏了紧张。

夜色笼罩着义顺的组屋区。雨婷提着电脑包,走在回家的小径上。一天的疲惫让她的眉头比早晨更紧。街灯昏黄,空气里带着潮湿的闷热感。就在这时,一只灰白相间的流浪猫蹲在楼下花圃边,眼睛亮亮的,正盯着她。

猫咪轻轻喵了一声,试探着走近。雨婷愣了一下,本能地蹲下身,伸出手。那只猫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即把头靠到她的掌心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那一刻,雨婷忍不住弯起嘴角,久违地笑了。

路过的邻居看到这一幕,对身边的朋友说:“原来她笑起来挺好看的。”

雨婷听见了,却只是抿唇轻笑。她心里明白,也许自己没办法时时刻刻保持笑容,也不想刻意讨好谁。但至少,她知道,真正的温柔,不一定要写在脸上,而是藏在行动里。

猫咪依旧在脚边打转,夜风轻轻吹过,远处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雨婷突然觉得,脸臭也没什么。只要自己知道心是温热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