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特奥多尔·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曾经说过:“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意即人类文明发生了如此残暴不仁之事,而且发生在当时极为重视文艺审美的德国,所有的美好诗歌和艺术似乎都变得可笑而虚伪。然而,如今有戏剧工作者却认为,以教育戏剧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在这个看似很坏,但人们还不愿绝望的时代,具有绝对优势。
影视动漫作品和短视频流行的年代,新世代难以长时间专注听课,教育戏剧活动既演又说也游戏,以更活泼生动的方式传达教育理念。
教育戏剧重视“过程”和“体验”,必须付出耐心、时间和精力,不急于验收成果,而是在团体的创造中,让学生在安全空间里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理解人性。
两名深耕剧场和教育的实践者谢宏凯和李奕翰合著《出走的彼得潘》,提出人格戏剧教育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科技崛起后,人文素养愈受低估和漠视的一剂解方。谢宏凯从经典作品如《西游记》《小王子》《绿野仙踪》中提炼剧情元素、社会和文化意义,从中设计和实践教学活动。
他将《绿野仙踪》诠释为一场自我完成的英雄之旅。女孩桃乐丝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以及小狗一起踏上旅程,寻找奥兹巫师,稻草人最终得到了会算数的头脑,铁皮人拥有了健康的心脏,狮子找回勇气成为百兽之王,桃乐丝也回到堪萨斯农场。
透过排演文本,学生感知角色,从而思考四个主角分别有什么人格缺点,哪一些可以投射到自身。“英雄之旅”有八个阶段,从开始探索内心的呼唤,到出发追寻,面临磨难,后得到力量再凯旋而归,其实也可以联想到个人成长故事——从舒适区进入成长区,即是踏上征途,面对大魔王是自我突破,回归家园则象征自我整合。
助孩子多方面成长
李奕翰则兼谈幼儿教育戏剧和跨学科教育戏剧。从“大禹治水”的上古传说,到动物路杀的现代社会事件,以及近年流行的梵高跨媒体沉浸式艺术展览,他提出如何从日常接触的事件着手。上古时代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鲧用堵的方法治水,却失败了,大禹改用疏导的方式治理洪水,为此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让洪水退去,团结各部落参与水利工程,让百姓安居乐业,因而成为治理智慧和团结精神的象征。
这个故事除了提供戏剧演出的丰富素材,也结合历史、地理、科学和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大禹治水反映出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理解洪水成因,模拟讨论洪水治理方法,培养思辨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出走的彼得潘》提到,教育戏剧可以为孩子带来多方面的成长。从表演活动可以训练肢体发展、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正常抒发情感的管道。在感性的表演活动中探讨事物,可以培养成熟多面向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将个人情感和认知融入表达中,可以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激发创意和想象力。表演作为群体协作活动,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与合作精神。
戏剧演出要玩心大发
正如法国戏剧大师菲利普·高里耶(Philippe Gaulier)所说,剧场是儿童嬉耍般的认真游戏。看似那么认真,人们从中寻找教育意义的一回事,其实需要“玩心大发”的一面。
高里耶多年来以游戏(Le Jeu)为教学核心,听起来像老顽童,其实是位教学严厉的戏剧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经常发出一针见血的批评:“你好无聊!再见!”他所说的游戏,是对生命的无尽欲求,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他在《酷刑师》中提到,戏剧就像捉迷藏,躲在门后或者伪装的面具下,享受消失的乐趣,当游戏的愉悦感消失,角色就会显得沉重和真实,戏剧也因而死亡。
“许多人说话很唐突,像放屁一样,法语中称之为干屁。他们的嘴唇微微张开,让一小串说话从唇间漏出,就像是肛门塞进润滑甘油栓剂似的双唇再次闭合,干屁放出了一个主意。”高里耶认为,许多体制中发生的糟糕事件,都是“不断放干屁的人造成的”。而在剧场中,干屁尤其一文不值,于是演员玩弄口舌,从杂音中产出文字,给书中人物赋予性格。好演员将美好的口腔和嘴唇动作带上舞台,宛如品尝美食美酒,那就是游戏。
他还在书中给出这么一道公式:“一个精彩的剧本+交流和默契的表演+充满光彩和感性的魅力+生命力的冲动及肉体的愉悦+幽默感=99%成功演出率”。
《酷刑师》还提供游戏练习,包括“我抓着你,你抓着我的山羊须”练习,以及“牛仔”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开心,不以情感做主导,而是重视默契和游戏的乐趣。高里耶认为,只有游戏、愉悦和不真实,才能开启想象的大门;在戏剧的世界里,一个充满感受的笨蛋,比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更令人难受。他欲阻止演员一味耽溺角色和台词,意图激发他们的玩心和好奇。
把即兴创作融入日常
在逐渐麻木的世界里,懂得认真玩乐,比故作正经还重要。音乐家史蒂芬·纳赫马诺维奇(S. Nachmanovitch)著有《自由玩:生活与艺术的即兴指南》一书,虽然不局限于戏剧,却推广自由即兴创作的理念,可以用在各种艺术领域,甚至生活本身,一如纳赫马诺维奇擅于结合电子音乐技术进行创作,与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多领域艺术家合作,开发视觉音乐软体。
纳赫马诺维奇在书中提到,不管是创作精致艺术,还是煮饭,都是即兴发挥,而非全然按照写好的剧本或食谱走。然而,灵感是一种狡猾的东西,灵感涌现的时候令人兴奋,但要将它付诸实现又需要创作者埋头苦干。他认为,即兴创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延展这些电光火石的瞬间,让它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平常心面对创造力和即兴的自由嬉戏,把它视为日常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