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作家节将在11月7日至16日展开,以“未来之形”( Shape of Things to Come)为主题,既有科幻文学主题回应当下世界,反思走在人类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岔路,人类应该如何自处;同时回溯本地出版历史,作为建国60周年的致敬。本届作家节也首次引入同声传译服务,协助传播母语节目。
科幻小说为一大核心
今年作家节逾200个节目,由300多个国内外艺文界创作者呈献。本届以科幻小说作为一大核心,受邀海外作家包括将中国科幻小说推广到国际视野的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以及80后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此外,《黄色脸孔》作者匡灵秀和英国美食作家、川菜学者邓扶霞(Fuchsia Dunlop)也将带来各自视野,想象未来形貌。
新加坡作家节多年来筹划官方四语节目,服务不同语言群体。作家节总监杨树宏受访时说,今年他们首次引入同声传译服务,在指定母语节目上提供,打破语言壁垒,便于资讯传播,让更多读者受惠。这要看活动场地是否适合辟出独立空间给译者进行传译工作,让读者戴上耳机就能理解活动内容。
华语节目方面,今年依旧由叶孝忠担任策划者,带来近30场活动。他的策划理念是拉近文学和生活的距离,行之有年的导览节目今年再生新意,《香港散步学》作者黄宇轩将以香港人的视角看新加坡,双城对照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19世纪初至1970年代,本地大街小巷曾经盘踞着神秘的私会党组织,他们既是底层移民的“保护者”,也是殖民时代的阴影。著有《黑道江湖》的本地文史工作者李国梁将以此角度主持导览活动,带人们以另一种视角观看新加坡。落户在牛车水的新加坡作家协会,今年带来牛车水文学地图漫游,活动由本地作家周德成和随庭主持导览。
与文学挂钩的,还有美食和体育。美食人人爱谈也爱吃,“字味盛宴”系列由叶孝忠和陈彬雁策划,通过文学与烹饪艺术的创新融合,开创感官体验的新境界。叶孝忠受访时说:“这个系列涵盖各籍贯的美食,也邀请本地作家林得楠、欧筱佩和语凡来跨界,品茗和了解美食,延伸创作。”至于体育,配合特定文本如陈睿翰《小小武术家》和大乐《校园足球日记》的亲子工作坊,让“阅读”动起来。
在信息爆炸却真相稀缺的时代,我们如何理解真实?本届作家节邀请中国旅游作家刘子超和本地作家黄凯德同台,共谈非虚构写作如何对抗遗忘,重建真实。此外,新谣代表人物梁文福将畅谈他的歌曲与新诗、散文、小说中的故事如何既塑造时代,也同时被时代塑造,构成集体记忆和国民身份认同。两场活动都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
探讨副刊在数码时代的未来
杨树宏提到,本地四种语文的出版发展,记录了岛国的历史和社会变迁。今年作家节,他们在“SG60 Homage”主题下,策划一系列和本地出版相关的活动。其中,新马华文报章副刊是文学作品的发表园地,更是塑造本土文学意识的重要媒介。在纸媒转型、新媒体崛起的当下,马来西亚报人曾翎龙和《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胡文雁将一起探讨副刊如何影响新马华文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并思考副刊在数码时代的未来。此外,在全球华文文学版图中,新马华文创作以其独特的“南洋风格”占据重要位置。曾翎龙将和活跃于新马的作家或出版人,即林方伟和林韦地,共谈华文文学如何在小众市场中寻找新的可能,在当代社会继续发声。
女性写作方面,本地作家原非和留台马来西亚作家马尼尼为各有风格,展现女性写作的叛逆能量。她们将对谈如何以语言实验、身体政治和历史重写,打破华文文学中的性别规训,并追问女性书写的叛逆和出路。
配合作家节,百胜楼商联会也筹划新加坡书展(SG Book Fair),以友联书局、友谊书斋、大众书局和草根书室作为旗舰展摊,在百胜楼底楼展开为期10天的书展,从10月31日到11月9日,为文学活动造势,推广本地阅读。友联书局董事经理马晓敏受访时说,四家参展书店也会代理新加坡出版商协会(SBPA)旗下成员的书籍,如此算来,参展出版社或书店有近20家。
新加坡作家节通票为30元,个别售票节目的票价最低10元。通票和指定售票节目可使用文化通行证兑换,详情参阅:www.singaporewritersfestiv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