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建构岛国集体记忆的人文思考与记录,推动新加坡华文文学创作风气,新加坡文艺协会今年主办“建国60周年散文创作比赛”,若尔·诺尔以《掌心的国度》获得金奖。

这场散文创作比赛的评审为作家协会名誉会长艾禺、君盈绿博士和张森林博士。奖项方面,金奖为1000元,银奖设两名,奖金各500元,铜奖设两名,奖金各300元。优秀奖则设10名,奖金各100元。比赛获竹林寺赞助,邀请18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参加,最终吸引57名来自各行业与年龄层的参赛者。

颁奖仪式9月28日在国家图书馆五楼举行。金奖得主为若尔·诺尔,她以《掌心的国度》描写父亲作为一名打金师傅,在1970年代从马来西亚槟城南下新加坡,艰苦卓绝的工匠生活。从待锻的金料,经历火舌跃动和锤音交响的洗礼,到金饰降生,若尔·诺尔以父亲的打金微观世界,映照岛国的发展史。

直到新加坡腾飞发展成为新兴岛国,作为移民第二代,作者拥有和父亲迥异的生命经验,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孩子问起外公的故事,她会摊开手心,让他们触碰那颗红宝石,它温热闪光依旧,象征永不熄灭的火种。她在散文结尾中提到:“父亲的金锤虽已沉寂,可那敲打的节奏,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脉搏。”

双线描述我国辉煌历程

由于若尔·诺尔当时人在国外,请友人代为领奖。她事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父亲的手艺符合征文主题,可以构架出一个国家的成长故事。书写时,我专注在精神传承与国家发展的一些细节上,因为字数限制,就用这双线来描述我国一路走向辉煌的历程。”

银奖为陈建文《当我在跑步时,我在跑什么?》和戴文雪《母亲河的记忆》,铜奖为陈春安《念念咖啡树》和张连国《梦幻杨桃园》。

10名优秀奖则为苏艺萍《心桥》、蔡家樑《铁血物语》、林丽卿《路》、邓伟坚《车仔街》、张亚凤《我曾经住过的家》、颜科沅《我把灵魂种在这里》、梁以明《我们是从战乱中来的!》、王建刚《加冷河之约》、齐亚蓉 《给我生个弟弟吧》和王国平《在巨浪与烈火之间逃亡的岁月》。

喜见作品百花盛开

评审艾禺受访时说,​这次散文征文比赛作品整体水平很高,评选过程格外艰难。百花盛开的篇章让评审们雀喜,却也很担忧,总怕在审稿的过程中错漏了“明珠”,反复阅读与对比,同时努力地站在作者与读者的角度上去阅读作品,寻找其中的闪光处。她也鼓励未能得奖者不必介怀。

艾禺说:“参赛者的创作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带领我们走入时光深处,重拾当年的乡土情怀;有些执着于书写战乱岁月,提醒我们去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和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移民朋友的创作让我们看到在异地挣扎求存的艰辛与挑战,如何让灵魂扎根土地,需要付出不少努力。​然而,脚步并非总是沉重。有的参赛者书以跑步途中遇见海獭,来书写岛国处处美好的自然风景与对未来的展望;有人则通过参与牛车水彩绘灯笼比赛过程的书写,呈现出族群之间的团结和守望相助的精神。”

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李选楼提到,本场比赛得奖作品将刊登在第139期《新加坡文艺》,预计在11月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