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阮咸印象室内乐团的《四海·闻音》作为2025新加坡华乐节闭幕音乐会,于9月26日晚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成功举行,旨在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暨阮咸印象室内乐团成立20周年。
我有幸欣赏了由张蓉晖制作导演、骆思卫作曲、阮咸乐团携手多元艺术家呈献的精彩表演。音乐会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出版的《四海汇风华》中得到创作灵感,乐曲以五大乐章:源远流长、日月光华、温文儒雅、意趣怡然和海纳百川,映照出百件收藏精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
阮咸印象室内乐团以其独特的乐器组合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东方韵味、多种族乐器混响,又兼具现代气息的音乐会。乐团以高音阮、中阮、和大阮为核心,巧妙引入大提琴、扬琴、笛子、印度竹笛、手风琴、打击乐,以及马来打击乐等,完美融合多种族乐器,展现出音乐的多彩世界。
音乐会演出形式创新
音乐会演出形式创新,直接投放在音乐厅圆弧形舞台后墙的多媒体影像,配合音乐变换画面,为乐曲推进提供震撼的视觉效果,将缄默无言的馆藏珍品现身音乐大厅,让历史在观众眼前演绎。同时多彩变换的灯光,随着音乐旋律通过光线的明暗起伏,色彩渐变和对比,光束平行、交叉、旋转等变化,进一步烘托出音乐的气氛。观众享受的不仅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的华筵,从视和听两方面引导观众体会文物珍品蕴含的信仰、美丽、纯净、希望和爱在时间长河中的精髓。
虽然阮咸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只要在音乐声中用心聆听,我们依然能够体味阮咸乐器的魅力。高音阮的音色清脆明亮,散发出灵动和活泼的气息;中阮的音色则柔和温润,抒发细腻的情感;大阮音色浑厚饱满,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用以烘托气氛,增强乐曲的感染力。
多族乐器为音乐会增色
各种阮的巧妙配用,其音色在抒情叙事时有得天独厚的表现力,而其他乐器的加入,展现出多种文化融合之美,为音乐会增色不少。大提琴的深沉与悠扬,为乐曲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扬琴的清脆与明亮,为乐曲带来了一丝神秘的气息。印度竹笛和华人笛子的悠扬与婉转,让人感受到宁静与美好。手风琴为乐曲注入一丝异域风情,使音乐更加多元化。马来鼓的节奏感强烈,为整个演出增添动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另外,全场演奏中几次出现女高音空灵的哼鸣,仿佛引领人们与时空对话,表达内心那悠远深邃的情绪。
正如《四海·闻音》音乐会的名称一样,这场音乐会有从美国和马来西亚赶来参演的团员,有应邀从北京来的中阮演奏家王佳和上海来的扬琴演奏家陶艺,来自五湖四海的演奏家聚集在新加坡,可见阮咸音乐的感染力。除了有马来族和印度族乐手参加,还有很多在阮咸乐团学习的孩子们参加演出。整场音乐会展现出极高的水准,他们的演奏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内涵,将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或高山流水般流畅自然,或狂风暴雨般激情澎湃,又或轻柔细雨般细腻动人,让我们心随音走,神跟曲飞。
这场阮咸音乐会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我们领略了阮咸乐器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音乐的无限可能。通过这场音乐会,我对华族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多元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期待。阮咸印象室内乐团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精彩的演出,期待他们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给我们更多惊喜和触动。
这场音乐会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融合和创新,我相信,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新加坡的多元艺术必将蓬勃发展,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是本地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