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出炉,得主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是大热人选。不过,诺贝尔文学奖素来神秘,每届内部评议记录和候选人名单都规定50年后才能解密,坊间每年引颈长盼之余,只能靠盲猜和下注。若参考betsson赔率榜,近年得主大多榜上有名,挪威作家约恩·福瑟曾排第二,法国作家安妮·艾诺则曾排第三,而鲍勃·迪伦、韩江和古纳则在意料之外。诺奖正热时,本期《阅读》从预言式榜单入手,细数诺奖遗珠,定制一张跨时空、语言和文化的阅读书单。
普利策奖得主克里斯蒂娜
墨西哥作家、学者克里斯蒂娜·里维拉·加尔萨(Cristina Rivera Garza),著有长短篇小说、散文和诗等多种文类,2024年凭着《莉莉亚娜不可战胜的夏天》获得普利策奖,书写杀害女性(feminicidio)的社会议题。很不幸地,这个课题至今还未过时。
1990年,克里斯蒂娜的妹妹莉莉亚娜被前男友杀害,在这件发生在亲人身上的惨案背后,反映了墨西哥性别暴力、亲密恐怖主义和司法制度的漏洞,直指女性在父权制度下的挣扎与困境。通过整理日记、信件和案件档案等素材,她采取考古学式的写作手法,还原妹妹生前喜欢凯蒂猫,热爱电影,又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和游泳健将的鲜活形象,写成《莉莉亚娜不可战胜的夏天》。某程度上,这或许也是作者的疗愈过程,直面纠缠自己30年的愧疚和困惑,而她超越了个人的哀悼,将经验升华为公共讨论。
克里斯蒂娜还曾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获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修女奖、雪莉·杰克逊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
诗人、研究者安·卡森
加拿大诗人安·卡森(Anne Carson),是首位获得艾略特诗歌奖的女性诗人,并两次获得格里芬诗歌奖,代表作包括《红的自传》《丈夫之美》《夜》《红色档案》和《浮》。安·卡森除了写诗,也是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学者,首部作品《爱欲,甜蜜的痛苦》,是研究古希腊女诗人莎芙(Sappho)的博士论文。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将她和艾米丽·勃朗特和艾米丽·狄金森相提并论。
安·卡森为人低调,作者介绍往往只报上出生地,提及“教授古希腊语维生”,谈及作品内容和创作轨迹,也惜字如金,或暧昧不明,似乎有意要读者独辟蹊径,走进她笔下的诗之世界。她的诗常引经据典,甚至夹杂一些散文和随笔,不拘泥于单一体裁,反而呈现一种游移流动的诗意思考。
诺奖大热人选杰拉尔德·穆南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今年也在诺奖赔榜上名列前茅,故获奖不算爆冷,但位居betsson网站榜首的其实是澳大利亚作家杰拉尔德·穆南(Gerald Murnane)。穆南现年86岁,著有《平原》《边界区》《内陆》等作品,多关注记忆、身份和澳大利亚地景的描写,以自传体和虚构交织结合为写作特色。经典作品有1982年的《平原》,故事讲述无名电影制作人,在富裕地主的资助下,前往澳大利亚内陆拍摄平原地区的故事。小说开头的第一人称叙事,被视为穆南的典型写作风格。
杰拉尔德·穆南曾获多个奖项,包括澳大利亚理事会荣誉奖学金,墨尔本文学奖,阿德莱德创新文学奖和维多利亚州总理文学奖等,但行踪低调神秘,深居简出,《纽约时报》曾形容他为“多数人从未耳闻的伟大英语作家”。
神秘作家托马斯·品钦
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是这条清单里最神秘的作家。1937年生于纽约,他以晦涩复杂的小说著称,写作风格融汇神秘荒诞的文学描写以及当代科学,1973年以《万有引力之虹》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当时年仅36岁。这部作品被誉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经典,2005年被《时代》杂志列为一百部最伟大英语小说之一。
品钦的作品往往涉及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宗教、爵士乐等不同领域,有博物的野心,从中以讽喻口吻批判西方社会的企业利益、殖民迫害和种族主义等社会弊病。品钦曾获福克纳奖、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但为人非常神秘,多年来不曾公开亮相。这并没有阻碍外界对他的追寻,仍有媒体渴望曝光他的近况,读者也将他的生日——5月8日列为“大众品钦日”,广泛分享他的著作,希望让他晦涩的小说更普及化。
双语创作的多和田叶子
每到诺贝尔文学奖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都要被拿出来谈一次,其实还有另一名备受瞩目的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这位小说家、诗人目前旅居德国,可用日语和德语进行创作。她在2004年出版的小说《裸眼》采取了双语写作方式,先用德语,再用日语,讲述一名越南女孩在德国参加青年会议时被绑架的故事。
2011年《雪的练习生》也是双语创作,从三代受到圈养的北极熊故事,探讨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雪的练习生》为日文版,德文版在2014年出版。同样在2014年出版,《献灯使》是个反乌托邦小说,讲述曾祖父日渐强大,曾孙却日渐衰弱的故事。
多和田叶子曾获日本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艺奖,德国歌德奖章和美国国家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