ー张复印的半版报纸
“星期人物”在左边
没有头像
“出生金门榜林
五岁远赴新加坡”
或许有人兴趣阅读
识字的三舅,还是
桃李满天下的堂叔?

从此,想起远方的花岗岩岛
有人和我一样
拿笔为文
写一段战火阴霾下
浯岛少年的
记忆

终于还乡
半世纪在南洋的番仔
唤不醒童年
几成废墟的老昔
庭院杂草丛生
没人住是肯定的
就不知道逢年过节
神桌上是否供奉祭品
祖先是否
归来

浯岛十天
不嗜酒的我
竟然不拒高粱
喝它二十杯也不醉
或许, 贴上标签
我是金门人
哪有金门人不喝酒
不饮高粱

榜林、后盘山、中堡、陈坑
我走在亲人的村落
寻找儿时的记忆
足迹已被岁月层层盖住
家乡成异乡

与罗门蓉子夫妇走在水头聚落
也听管管幽默的笑语
为我题写书名的洛夫
还有, “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郑愁予
今夜, 应该也在仙界
谈诗论诗写诗

从此, 一条不休止的路
我在四个地域上辗转前行
带来新加坡肉骨茶
也少不了印尼咖啡
带走高粱酒
送给对岸的亲家

今年,更不会忘记
带回《金门日报》60周年特辑
摊开,再不是印象素描
彩色的头照不年轻
却是金门的留影

乡愁如海潮
涌向心房,有一波
总是退了又再来
这ー次,我终于大胆写诗60行
又岂能把过去
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