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为政》中言:“四十而不惑。”对你而言,40岁的意义是什么?

“说书”这场音乐会,由六位新加坡华乐团演奏家,因华乐而结缘、专业上共同成长的好友携手呈现,为庆祝他们今年相继迈入40岁而特别策划。以“说书”为题,将这段走向不惑之年的音乐旅程化作一场娓娓道来的音乐演出。

这场音乐会中,每位演奏家皆精选一首在其音乐生命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特别委托两位作曲家创作新曲,以及由资深作曲家罗伟伦改编的《狮城电视剧金曲选》,为这个重要的年岁谱写共同的愿景。

音乐会由说书人张淑蓉引领观众走入五位演奏家的音乐旅程,感受他们各自在学习历程、教学与演出角色的转换,以及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茁壮的轨迹。张淑蓉在娓娓道来每位音乐家的故事时,也同时倾诉着她对“四十”这个人生阶段的省思与期盼。

阮与钢琴高速对话

音乐会开场由阮演奏家郑芝庭演绎台湾作曲家李敏中的《旅》协奏曲。第二乐章《方向感》尤具技术挑战性,阮与钢琴之间的高速对话,要求两位演奏者在节奏与呼吸上达到高度默契。郑芝庭与钢琴伴奏梁名慧的演绎,不仅精确展现乐曲中快速场景转换的结构意涵,亦以细腻的动态与音色变化,体现出作品所隐喻的 “漂泊”与 “寻索”主题。两位演奏家的音乐语言流动性,也象征演奏者在异乡城市中探索自我定位的精神历程。

第二首作品为皮亚佐拉的“Kicho”。探戈音乐的难处,在于其张力与情绪的多变,而以低音大提琴诠释此风格更显艰钜。低音大提琴演奏家王璐瑶展现出极高的运弓流畅度与精准的换把控制,细腻刻画出探戈音乐在热烈与克制之间的张驰层次。她以低音大提琴特有的深沉音色,赋予作品厚重的质感与更深层的情感表达,使“Kicho”在激情与抒情之间取得细致的平衡,亦突显低音大提琴于探戈音乐中少见而独特的表现力。

竖琴演奏家梁帼婷选奏旅法美籍作曲家格兰杰尼的“The Colorado Trail”。作品融入美国西部山区音乐中五声音阶的特质,展现浓厚的地域风格与抒情气质。梁帼婷以扎实的技巧驾驭旋律,其演奏饱满圆润,极富歌唱性。她通过反复推进的旋律线条,流畅的琶音、均匀的分解和弦与细腻触弦,使音色变化层次分明。她的诠释将作曲家游子之心与自身的归属感旅程相互映照,令人动容。

《三门峡畅想曲》是二胡学习者的必修经典。倪恩辉现为华乐指挥,但自幼学习二胡的经历,此曲在其比赛与舞台经验中皆占有重要地位。从倪恩辉的演奏可见其对作品的深厚情感,在平稳的速度中其运弓劲道充沛,展现出稳健的表现力。这首作品,仿佛引领他重回那段怀抱音乐梦想、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

阮演奏呈现评弹风格

阮演奏家曾靖文选奏刘乐原为古筝而作,后移植为大阮演奏的《侬》。作品以评弹技法与江南风韵为灵感,展现细腻婉转的抒情特质,也映照出他在苏州工作的五年时光。曾靖文的演奏从容自若,善于运用吟揉间的细腻变化,并精确掌握大阮浑厚而富余韵的音色层次。他清澈的轮音与弹挑技法,充分体现评弹音乐清丽剔透、柔婉动人的气韵,使听众沉浸于悠远婉转的旋律之中。作品的评弹风格亦巧妙呼应本场音乐会“说书”的主题。

音乐会下半场以委托创作华乐室内乐作品展开。《玉盘调色板》由新加坡华乐团低音笙演奏家林向斌作曲。作曲家在作品中巧妙融入华乐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透过节奏与音乐织体的变化,借由大阮、中阮、柳琴、二胡、竖琴等多重音色的交织,展现音乐家们不同阶段的历程与心境。演奏者之间默契的配合,使作品的色彩层层转化、丰富而生动。青年作曲家吴郡敏的《旋》以变化的调性与音色设计、温暖的旋律线条,凸显时光流转与人生探索——时而混沌,时而明朗。六位演奏家主副分工、配合得宜,将音乐层次诠释得细致入微。

音乐会压轴曲为罗伟伦改编的《狮城电视剧金曲选》,亦为罗老师对六位音乐家的祝福:《雾锁南洋》电视主题曲象征六位演奏者共同的努力与坚持;《早安老师》唤起求学时期与师长间的温情与感念;《咖啡乌》则如老友闲叙,谈笑人生的得失与甘苦,在la kopi(搅咖啡)过程中寻得慰藉与鼓励。

音乐会当天,众多新加坡华乐团团员与亲朋挚友齐聚一堂,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温馨。本场音乐会以“说书”为主题,串联起六位演奏家的音乐旅程,不仅展现了他们经岁月沉淀后技艺臻至醇境,也记录了他们步入40岁时从容不惑的心境。

(作者是南洋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