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曾繁如博士“新加坡精神”书籍奖日前揭晓,前国会议员伍碧虹撰写的建国元勋拉惹勒南授权传记下册《狮吼之声》(S. Rajaratnam,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Volume Two: The Lion’s Roar)从五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三万元首奖,赢得新加坡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我国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担任主宾颁奖,本届获5000元荣誉奖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本地作家Fairoz Ahmad的历史小说《永无止境》(Neverness),以及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戴尚志副教授的《谜团:戴少华,我的父亲,新加坡首任情报首长》(Enigmas: Tay Seow Huah, My Father, Singapore’s Pioneer Spy Chief)。
14年磨两卷传记
2010年,伍碧虹出版拉惹勒南授权传记上册《新加坡雄狮》(The Singapore Lion)。14年后,她再度执笔完成下册,期间翻阅大量私人文件和机密档案,确保事实和细节准确。
伍碧虹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几度哽咽:“重要的不是我在写作上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评委认可这本书体现了新加坡精神。我希望读者能认识到,拉惹勒南的精神意志,是灵魂内在的力量,这种精神持续照耀着现在的新加坡人。”
她强调,建国元勋拉惹勒南在世界充满不平等、种族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年代,相信不同种族和语言能够联合,也坚信正义平等的进步社会,这也是今天的世界所需要的。
伍碧虹透露,她计划将两本大部头浓缩成精简版本,与新世代对话。
“新加坡精神”没有固定定义
2025年五部入围作品展现丰富的历史纵深与多元种族视角,文类横跨诗歌、小说、传记与历史研究,时间跨度从日据时期、战后去殖民化、建国一代,到1970年代甘榜消逝。
书籍奖评审团主席、新加坡书籍出版商协会前任会长Triena Ong告诉《联合早报》,“新加坡精神”没有设定固定定义,奖项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允许作者以不同方式传达精神,并由读者进行诠释。
她提到,“虽然本届入围作品中杰出人物的历史叙事很突出,但这只是诠释新加坡精神的一种方式,我们期待这个年轻奖项开发更多书写空间。”
其余两部入围作品为:本地青年作家詹雪婷的诗集《燃烧在黎明之后》(Burn After Dawn);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Muhammad Suhail Bin Mohamed Yazid的历史研究《称王:战后新加坡的帝国、阶级与种族》(He Who is Made Lord: Empire, Class and Race in Postwar Singapore)。
2022年,本地已故企业家、儒学学者曾繁如向新跃社科大学捐赠100万元,配合政府配对资助款项(matching grant),形成250万元捐赠基金,支持年度书籍奖、应用研究及两年一度的会议,为体现现代新加坡价值观的英文作品提供舞台。2023年,曾繁如去世后,女儿曾采文延续父亲文化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