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21【设计】 好设计植根于人与自然

2021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本地设计。
2021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本地设计。

字体大小:

经历了一场大流行病,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们越来越强调好的设计必须造福于人与地球,如果只是赏心悦目,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2021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本地设计,可用“环保”“亲自然”“包容”及“共融”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迪拜世博会 新加坡馆沙漠造绿洲

被疫情所迫而暂停一年,2020年迪拜世博会终于在10月1日隆重开幕。由本地建筑事务所WOHA设计,新加坡馆主打亲自然、亲生物设计,一开馆即惊艳世界。WOHA创办人黄文森说,要解决环境危机,人不能与自然对立,而得透过建筑、科技和绿化来深化人在建筑空间与自然共存的关系。

迪拜世博会新加坡馆以8万株植物砌成,就像一个开放式的热带雨林。(新加坡馆提供)

1550平方米的新加坡馆宛如由8万株植物砌成,一座开放的热带雨林。馆内外总共有170个植物品种,铺天盖地都是绿意。天花板安装了517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未来半年为全馆自生能源,除了为馆内所有设施供电,也能供应能源净化用水,灌溉馆内所有植物。迪拜极为酷热,新加坡馆并没有装置冷气,仅靠馆内的绿化与51台雾扇冷却室温,就能让访客感觉气温降了6到10摄氏度。

新加坡馆馆长邓裕昌说:“小红点在迪拜沙漠成功打造出一个小绿洲,绝对不是图个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新加坡’精神和精髓带到沙漠。新加坡绿化城市的宏观、规划和建设的成功故事,与新加坡世博馆永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是紧密相连的。”

新加坡馆内有三个不同主题的9米高绿墙锥形塔。(新加坡馆提供)

新加坡馆事务专员黄来福指出,无须长篇大论地说教,迪拜沙漠和新加坡馆绿洲的鲜明对比,让访客亲身感受“新加坡虽小但仍能有一番作为,让世界解决城市绿化和气候变化问题作参考。”

打包文化落实为再循环物品

2019年,用完即丢的一次性垃圾占了本地垃圾量的三分之一,相等于20万吨的废物,足以填满400个奥运泳池。拖了快两年的疫情加剧垃圾量的增长,单是去年两个月的阻断措施期间,新加坡每家每户便“贡献”了130万公斤的塑料垃圾。

新加坡鲸林设计事务所(Forest & Whale)创办人古斯塔沃·玛吉欧(Gustavo Maggio)与蔡汶霓夫妇意识到我国蓬勃的饮食打包文化是制造塑料垃圾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本地垃圾很少被再生,都是被送到焚化炉,所以他们发起“重用实验室”(Reuse Lab),在民间推广重用文化,透过设计来解决这减塑过程的种种痛点。

“重用实验室”提出几种环保打包餐盒的设计提议,其中一款打包热饮保温壶“Kopicup”的设计,便是从牛奶铁罐外带咖啡的旧习获取灵感。

鲸林设计事务所的打包热饮保温壶Kopicup(右图)是从旧时牛奶铁罐外带咖啡获取设计灵感。(Forest & Whale)

蔡汶霓认为老一辈用铁罐打包咖啡是新加坡小贩文化的经典,便和丈夫将它重构为一个双层不锈钢能隔热耐冷的保温瓶。盖子由再生塑料制造,能旋上防漏。仿效塑料绳的编织拉绳方便携带,还能随时更换,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整体设计接地气,让人感觉是接驳传统文化,很理所当然的有机创新,而不是从别国文化空降的新事物。他们计划把这设计挂上众筹平台,通过集资将它实现。

有趣的是,本地服装品牌Graye也从东南亚打包文化得到灵感,推出环保概念的礼物包装盒,并用“打包”的马来文“Bungkus”取名。

Graye的Bungkus礼物包装概念来自东南亚的美食打包文化。(Graye)

创办人兼创意总监谢倩倩说,东南亚小贩用叶片、纸张包裹椰浆饭、乌打等美食,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造型激发团队的创意。他们从中国引进一款由再生纸浆制成,耐用、抗撕裂,还能洗的软纸皮Kraft-tex,四角加上纽扣,发挥一点想象力,就能折出不同造型的送礼包装袋。更有意思的是,包装纸有小中大三种尺寸,受礼人将里头的物品取出后,还能将包装纸再次折成纸托盘收纳小物件,或是当纸巾盒、小钱包等重复使用。

Graye的Bungkus礼物包装纸能折成托盘等,重复使用。(Graye)

Graye近两年极力推广循环时尚经济,用做样衣剩余的布料变为和风腰带、环保布袋、挂胸前的手机包,以及由不同尺寸的布袋组成,也能当腰带的斜肩包等。他们也将工厂回收、翻新的服饰绳索做成一系列设计极简,节省材料的手机、水瓶和口罩挂绳等。Bungkus环保包装是品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衍生品。谢倩倩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设计鼓励人们传递环保意识。当送礼人告诉受礼人如何重用包装纸,就是将环保的信息和概念传递下去。”

无障衣着惠及所有人

造服于人,就是造福于人。记者今年4月访问了本地两名专为残障与行动不便者设计服装的设计师,林施恩(27岁,Will & Well品牌创办人)和傅雯勤(25岁,Werable品牌创办人)。她们用设计解除传统衣物在构造上存在的诸多障碍,创造美感之余,更关注服装设计的包容、共融和易穿性。

“Will & Well”不只是为残障与行动不便的人所设计,创办人林施恩希望能为所有人带来便利。(Will & Well)

傅雯勤说:“我透过衣服的构造设计,将穿衣的动作减到最低和最易,减轻颈肩动作……希望我的设计不只弥补,而是能预防行动力的丧失,让人们能更长久地维持独立穿衣的能力。”傅雯勤设计的T恤和裤裙就是好例子:T恤袖子底下加了拉链,一直拉到腋下,能减少手臂弯曲的角度,让手臂更容易穿过袖口;裤裙的松紧带则使用独特的磁铁卡扣(snap on buckle),手指无须施力解开,上下移动即可解扣。

“Will & Well”设计师林施恩将隐藏式的拉链移到前面,使用者可以自己拉上。(Will & Well)

林施恩则从两个设计角度切入,一方面帮助残障或行动不便者独立,轻易更衣;若穿者不能自理,就帮他们的看护者在床上、轮椅上、沐浴、如厕前后,更轻易地帮他们穿回衣服。她用磁铁扣、拉绳、卡扣等取代传统纽扣,并改变衣服结合的方式。紧实磁铁扣的夏威夷衫易穿,一拉就能除下。无袖女装上衣接合点在肩膀的两片魔术贴,可以先把衣铺在床上,让穿者躺上去后看护者再裹上,用魔术贴固定好,同时还能前后两穿。裙和裤内里两侧加设长环带,方便穿者坐着,将手穿过环带就能把裙或裤拉提而上。

最终,设计师要消除的是对穿衣对象的标签,这样才是真正的拆除障碍,造服于人。林施恩说:“这些衣服是为残障与行动不便的人设计的,但最终它是任何人都合穿,能为所有人带来便利的服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