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 与海港对话

字体大小: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位于丹戎巴葛码头和岌巴码头之间,展馆设计处处展现港务细节,从环境、材料到家具,与周遭环境契合,让策展人、艺术家与观展者处身展馆,借境体验我国作为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的魅力。

一楼的木栈板造型柜台和长凳可根据不同需求移动和互相连接、重组,变出不同用途。公共座椅也做成木栈板造型,呼应周遭的仓库和海运活动。

到码头赏当代艺术?

新加坡美术馆新馆——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SAM at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来临星期五(14日)开张。新馆位于丹戎巴葛码头和岌巴码头之间的丹戎巴葛分销园一楼和三楼单位,钢筋水泥的粗线条有浓重的工业感,为鉴赏当代艺术注入一股新颖、超前的刺激感。

前有旧丹戎巴葛火车站,后有历史悠久的海港,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陈维德说:“选择这个地点揭示了新加坡美术馆的全新方向。人们对艺术的体验和鉴赏不一定要局限在‘博物馆’的框架内。我们希望把当代艺术带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与空间里。”丹戎巴葛分销园作为工业园,人们每日通勤经过毫不陌生,却鲜少人进出。陈维德说:“正因它跟新加坡大部分地区很不同,所以来到这里已是一种新颖刺激的体验。这感觉即宛如当代艺术品给人的新观感。”

该地点本身已承载了重要的新加坡历史。从1859年私有船坞到1905年被英殖民政府买下发展成丹戎巴葛码头;1969年新加坡独立后动议建造我国首个集装箱码头,丹戎巴葛货柜码头在1972年成为东南亚首个货柜码头,并发展成世上最繁忙的海港之一,与全球120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连接,在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我国经济成长与繁荣。

室内设计与周遭相呼应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由Spacelogic、AE Models Team和Farm联手设计与建造。Farm跨领域设计事务所接下新馆室内空间的设计任务后,便强调这个空间与其所处的环境不可分割。Farm建筑设计师戴元丰(Benedict Tay,31岁)说:“我们一开始就认定货柜码头的开阔景象是展馆的灵魂所在,于是竭尽所能地保留这个元素,并透过设计语言,让访客看展的体验和海港与园内的环境相连。”

展馆前后两个出入口提供两种不同的体验。前方出入口设在升高卸货台,墨黑墙面以大白字凸显SAM字样,当代平面设计感强。推开玻璃门入内,可见一个个木栈板(pallet)造型的接待柜台与长凳。木栈板一般在海运与仓库里作为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用途。

戴元丰透露:“设计之前我们到现场考察拍照,拍摄到不少这些木栈板。然而再循环旧木栈板过程繁琐且昂贵,所以团队请木匠依照传统木栈板的造型为展馆和办公室打造了一系列家具,让展馆呼应周遭的工业和海运业邻居,与整个环境做有机连接。木栈板造型的柜台和长凳还能根据不同需求移动、互相连接和重组,变出不同用途。”

后方的出入口则面向货柜码头,最有“海味”。设计团队使用一整排落地玻璃门窗——连和这出入口比邻的多用途空间“引擎室”(The Engine Room)也采用大窗户——把外头海港的景色引入室内。日后进驻的咖啡座也将设于此,和海港环境对话,成为独特的公共空间。此外,设计师也效仿周围的材料,采用镀锌钢(galvanized steel)打造小阶梯,方便访客攀爬上卸货台进入展馆。

展厅室温与湿度调控

新展馆总面积超过3300平方米。一楼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两个6米高的挑高展厅。与旧圣若瑟书院2米高的课室相比,这高出三倍的展览空间确实为美术馆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第一展厅面积930平方米,将以成立20年的本地实验乐团The Observatory,以音乐影像与生物学呈现蘑菇生长过程的跨媒介展“拒绝”,为美术馆掀开序幕。展厅也呼应出入口处的设计语言,用木栈板搭建展示木架和打造出巨型的体验式木亭子。

第二展厅面积240平方米,有泰国艺术家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的个展“能量升至宇宙的机器”。据悉,艺术家将空间物尽其用,会在里头装置一条那伽(Naga)蛇神,环绕着巨大柱子,延展到墙上的屏幕。

戴元丰说,将前仓库改装为展厅,设计过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控制室内的湿气和温度。为此团队把两个展厅向内挪,尽量远离两个出入口。

一楼的公共走廊也保持宽敞,展厅外的巨大墙面也将“物尽其用”,用作定点装置艺术作品的展示区。

设计展览空间之不易

Farm也为美术馆设计过展览,然而设计展览空间却完全不同。戴元丰说,设计展览要竭尽所能地凸显展览的内容,引导访客看展,设计的痕迹往往显而易见;然而设计展览空间时,设计师的自我就得隐形了。他说:“最终目的是要让使用空间的策展人和艺术家看到各种创造的可能性,而不是无形地把他们推到某个方向,因此空间越开放,设计就越成功。”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在三楼有个面积1300平方米的半开放空间,既是办公室,也有三间供驻馆艺术家使用的工作室,工作室外有个小区作为放映和分享会使用。这空间的作用是让艺术家邀请公众走进他们的创作空间,了解创作过程和意图,揭开当代艺术创作的神秘面纱。配合美术馆开幕期间,驻馆艺术家设立了一个融合装置艺术的小茶席,让前来参观的公众边品茗边认识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

三楼的设计语言呼应着一楼,一脉相承。设计师采用相同的木栈板设计接待柜台和茶水间的共用长桌。和一楼不同的是,设计师还使用瓦楞铁板隔出私人办公室,或作为隔间作用。桃红色的瓦楞铁板让人联想到码头五颜六色,叠高成岭的集装箱,又是一个与海港对话的设计细节。

工业厂房变身展馆

近年有不少当代美术馆将旧工业楼改装成展馆,戴元丰以美国纽约的迪亚比肯美术馆(Dia Beacon)为例。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领头激活废弃的工业楼来展示他们从1960年代到今的艺术收藏品。2003年开张的迪亚比肯美术馆便是将美国“国家饼干公司”Nabisco 1929年建在纽约市郊的包装盒印刷厂改造成美术馆。美术馆离纽约市60英里,要搭80分钟的火车才能抵达,被茂密树林围绕,被称为纽约难得一见,隐身秘境的美术馆。戴元丰说:“人们现在去美术馆不只是参观里头的展览,美术馆的地点、展馆的空间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必须要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新加坡美术馆位于勿拉士峇沙路旧圣若瑟书院的展馆目前正在翻新,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完成。馆长陈维德说:“有了丹戎巴葛这个空间,我们能大展身手,即使日后旧圣若瑟书院的展馆完成,我们也希望能保留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

我们一开始就认定货柜码头的开阔景象是展馆的灵魂所在,于是竭尽所能地保留这个元素,并透过设计语言,让访客看展的体验和海港与园内的环境相连。——Farm建筑设计师戴元丰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展馆

SAM at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39 Keppel Rd,#01-02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S089065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日,上午10时至晚上7时

(新加坡美术馆提供照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