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uperposition”设计展,通过海内外设计师和创作者的十件展品,对“设计”提出各种疑问,质疑设计作品的定位、功能与影响,试图从抽象的提问里找答案。
好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但为“人类”而设计的才是好设计吗?不为大部分“人”,或不为“人”而设计的物件就没有价值吗?
好与坏的设计真能靠肉眼,或奖项来衡量或鉴定吗?
信者有、不信者无,风水是“迷信”,还是有空间设计的心理学?
目前在国家设计中心展出的“Design Superposition”设计展,反思、自省“何谓设计”。出自海内外设计师和创作者的十件展品,每一件都是一个问号,看到最后,参展设计师、创作者,甚至观者,或许最终也不会找到答案。
策展人杨贺翔(33岁)说,他关心“问”多于“答”:“我邀来十名设计师和创作者,请他们自省,设计有用吗?它的用处只有一种定义,还是多种?还是因人而异?”
杨贺翔2015年获得新加坡设计理事会奖学金,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资讯与体验设计硕士。两年学成回国后,他在两所大学讲课——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设计思维与实验性互动;南洋理工大学教环境与永续产品设计。
身为设计理事会(简称DSG)奖学金得主,他与所有历届得主组成“设计伙伴联盟”(Design Associates Network,简称DAN),在本地社区推广设计与创意思维和活动。这次的展览便是以DAN名义举办,由DSG赞助。
无所不在与无处可寻
杨贺翔解释此次展览的名称“Superposition”取自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的“态叠加原理”:“态叠加的意思是粒子无所不在(everywhere),但若我们不去观察和计量,它们又是无处可寻(nowhere),不存在的。”意思大概就是指一个系统在量子世界是可以同时以不同的物理状态出现,可以同时是零,也是一。
普罗大众听了或许有点摸不着脑袋。杨贺翔说,展览旨在启发人们思考,自己下定论。他说:“大部分展览都采取由上而下的说教模式,告诉你该怎么想。然而,这个展览有着各种可能性,即使有人说这展览是一派胡言,我都欣然接受。”
记者诠释展览中几个有趣且与设计有关的“提问”,帮助大家看懂这个展览。
得奖就算好设计?
一起做日常设计的评审
设计师:沈豪杰
设计师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计印在纸上,让参观者选出自己喜欢的“奖章”,盖在设计作品旁。对熟悉设计奖的人来说,这些奖章标志似曾相似,原因是设计师刻意选用业界真实且权威的设计奖,并微调标志以免挨告。
设计师的企图“昭然若揭”,就是让公众自己评定一件设计的好坏。很多时候,门外汉懵然不知比赛幕后的潜规则和内部操作,常靠奖项识别设计和创作。公众可别被奖项忽悠了,要对个人使用体验有信心,设计物品好坏的最终评审是自己。
产品好坏,肉眼看得出?
100片大理石砖块
设计师:Offcut Factory
记者上个月在本版写过张宏轩(Edmund Zhang)和伊俊(Esli Ee)成立的“Offcut Factory”双人组。他们目前的设计使命是探讨如何把本地工业废物变为资源,透过设计帮助本地厂家处理废弃材料,将材料从回收和垃圾堆中拯救出来。
他们将100块大小完全相同的大理石砖块排列出来,请公众用眼睛和手辨别,哪些是业界视为完美无瑕的,哪些又是因为小瑕疵而被“退货”的。试过的人都会非常讶异,有许多他们认为极可以接受、看不出瑕疵的砖块居然被送到垃圾堆去。由此可见,制造业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来自客户的“小心眼”。这些被“退货”的砖块其实大有重用的机会。
不为人而作的算不算好设计?
Alam Sekita: Jiran(邻居)
设计师:thesupersystem
蜜蜂帮花卉授粉,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拉萨尔艺术学院设计硕士生海德(Heider Ismail)发现,一般人因缺乏认知,导致蜂窝在城市环境被迫迁,甚至毁灭。他于是创办了“thesupersystem”企划,探讨后人类主义的设计,将以人为本的空间思维扩大到多元物种的共存。“Jiran”(马来话,即邻居)是他专为蜜蜂设计的便携式蜂窝,让它们在城市找到栖身之所,免于被人类灭绝。只要有蜜蜂寄居,人造蜂窝就会变色,提醒人们不要干扰。
不为“主流”而设计,算不算好设计?
为体障者设计的服饰
设计师:Will & Well
“Will & Well”是残障与行动不便者的服装品牌,创办人林施恩(Elisa Lim)的服装设计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帮助残障或行动不便者独立、轻易地更衣;另一个则是让看顾者更轻易地替无法自理的残障或行动不便者更衣。她用磁铁扣、拉绳、卡扣、魔术贴等取代传统纽扣。譬如,用紧实磁铁扣的夏威夷衫易穿,只要一拉就能把衣除下,让日常自理不再是大部分体障者的烦忧难事。
好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但林施恩的作品激发人们思考:“人”是否也包括弱势,或因身体、需求跟一般大众不同的群体?当设计师、厂商把这些人的障碍和需要排除在外,设计是否真的好呢?
风水关设计什么事?
你也可以风水(Now You Try)
设计师:陈安龙,Dear Modern
建筑师陈安龙(Cliff Tan)常以“Dear Modern”之名在YouTube和抖音等平台上深入浅出、谈笑风生地讲解,如何结合风水理念来执行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设计和家具摆设。看过视频的人一定对他用来示范的3D打印模型家具和结尾那句口头禅“现在你懂啦!(Now you know)”不陌生。
这次他在展览摆了22个空格,每格代表一间4乘4米的小斗室。公众可以挑战自己的空间规划能力,用各种模型的家具来装饰家居,陈安龙的“标准答案”就在他预先摆好的四格内。他常将风水的概念现代化,融入空间设计,但不故弄玄虚,有时甚至不提风水。有人坚信风水,有人认为是迷信,不管信或不信,无可否认的是,所有人都希望为自己的生活空间创造和谐效果,这也是风水和好空间设计共通的核心诉求。陈安龙说:“不管一个空间有多少限制,透过创意摆设,就能增加它的实用性,这就是为什么设计能为空间增值加分。”
自然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自然的数字
设计师:Out of Stalk
新加坡有花园城市美称,但岛国的繁花似锦和绿意盎然都是人为规划和设计出来的。花卉设计组合Out of Stalk到狮城各处“算树”,发现某区该种多少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都是规划、计算得很精准的。他们用绳索代表不同地区的树,呈现“算树”的数据。他们还发现,越有价值的地皮和地区,就会种越多的树。
杨贺翔说:“Out of Stalk想探讨的是: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难道任由自然有机、天然地发展就不美了?美是否能被量化?”
虚拟和现实物件能否彼此参照,且不断变化?
看得见的流动像素
设计师:Junichi Yamaoka
生活中的人造物件通常一成不变,有固定形状。反之,虚拟世界的物件却能透过无穷变动的像素(pixels)千变万化,无须维持单一形体。
设计师要探讨的是虚与实的张力,现实中的物件能否也像虚拟世界一样无穷变动。水里的小铁豆代表了虚拟科技里的像素,记者凑近看时发现小铁豆居然能组成数字,然后散开奔窜,数秒之后又组成另一个数字。背后原理是装置里有个磁铁,会在设定好的时间里,把铁豆吸在一起,组成数字。
Design Superposition
即日至4月10日
上午9时至晚上9时
地点:国家设计中心一楼大堂
111 Middle Rd S188969
入场免费
(Floating Pi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