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X设计 传统跨出新面貌

字体大小:

传统手艺师傅与当代设计师跨界合作,灯笼、蓝果丽地饰、马来粽、娘惹珠绣,极具各族文化特色的物品,在创新精品上看见传统的新面貌,珍贵手艺找到另一种传承方式。

传承有多种形式,非一定要拜师学艺,原汁原味地继承。

国家文物局(NHB)目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手艺X设计”(Craft X Design)展,展示传统手艺师傅与当代设计师在福建灯笼、印度“蓝果丽”(Rangoli)地饰、马来粽(Ketupat)编织和娘惹珠绣的传统基础上,联手打造的耳目一新的精致产品。

记者访问其中两组合作者,得知这个项目不是纯粹的“学艺”和“授艺”,传统手艺师傅还参与创新产品的制作过程,彼此皆有所得。

三合一“和谐灯笼”

传统灯笼师傅黄沛发 X NextofKin设计事务所

68岁的黄沛发是目前本地少有的传统灯笼师傅。有趣的是,他并非自小学艺,而是年近53岁时才开始学做传统灯笼。他之前是船厂制图员,后来自己开公司做室内装潢和生产木家具。因为对石碑、庙宇灯笼等传统技艺深感兴趣,开始到槟城和马六甲观摩,并请教新加坡的潮州灯笼师傅杨汉潮,手巧的他之后自己动手制作灯笼,并在传统中融入新创意。

黄沛发做的是福建灯笼,但骨架改用轻盈的铝条。他破格地采用峇迪绘法,也用胡姬花等现代图像装饰灯笼。黄师傅说,以前灯笼制作是仔细分工的行业——有人专做骨架,有人专做骨座,有人专画图装饰,现在他包办了所有的工序。由于本地已找不到车床制作灯笼上下支撑骨架的骨座,他采用3D打印自制骨座。

“手艺X设计”筹备初期,黄沛发收到来自11位设计师的提案,他看了NextofKin设计事务所提呈的CAD电脑辅助设计图后,知道他们理解灯笼的内部结构,最终相中了事务所高级设计师王一龙和工业设计师徐霄 的灯笼设计。

38岁的王一龙说:“我们总以为灯笼只有照明作用,但设计前听了黄师傅的分享后,才发现华人传统灯笼背后的文化和含义,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

黄师傅指出,福建人和土生华人挂在家门前的灯笼会画上郡望堂号,点出屋主的身份地位。王一龙说:“我们并非要革新,而是想透过设计来提升它。我们保留了灯笼的功能与其家族的关联和传统,加入层层相叠相扣的设计概念,以突出家和团圆的含义——三个灯笼组件加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缺一不可。”

王一龙笑说,黄师傅心灵手巧,看到他们的设计图后,对层层相叠的构造有所领略,自己找来一个洋葱,雕出一个迷你的样品来。

王一龙也坚持用传统的竹条做灯笼骨架,透过材料留住传统灯笼的精神。黄师傅说,在本地找到的竹放久了会发霉,因此为了让灯笼更耐久,用铝条取代竹条其实是不得已的。设计团队的坚持反而鞭策黄师傅“溯本求源”,从淘宝找到一节一米长的竹条供应商。黄师傅开心地说:“竹有500多种,但要找到每一节至少有一米长的非常不易。以前我是一步一步被现状推着走,但这次的合作推动我溯本求源,在创新之余又找回传统的做法,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收获。”

设计独特的“和谐灯笼”由黄沛发师傅手工制成。王一龙说:“我们要保留的还有师傅拗弯竹条的技艺。最终希望人们看到这盏灯笼时最先赞叹的是师傅的手艺,然后才看到设计元素。”

蓝果丽桌灯+装饰碗盘

“蓝果丽”地饰大师 Vijaya Mohan X 设计师林天源

63岁的薇载雅(Vijaya Mohan)5岁开始跟母亲学做印度地面装饰“蓝果丽”(Rangoli)和米绘(Kolam)。全职绘制“蓝果丽”和作为艺术治疗的她,至今在本地创造了超过1万幅“蓝果丽”作品,堪称我国的“蓝果丽”大师。她更以一幅2756平方英尺的“蓝果丽”地饰创下健力士记录,至今仍是世上最大幅“蓝果丽”记录保持者。

除了装饰用,薇载雅指出“蓝果丽”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功能。传统印度家庭主妇在佳节喜庆都会用彩色粉末在家门前绘制“蓝果丽”,平日也会用米粒、米粉做“米绘”。绘图时站立弯腰,是一种体能锻炼。“蓝果丽”的颜色、精准重复的几何图形有助开启绘者的脉轮(chakra),对人的身心灵都有帮助。“米绘”的原材料则会引来小鸟和昆虫,喂食小生命的同时也有驱邪作用。

传统要走得远,就得创新。作为“守艺人”,和黄沛发师傅一样,薇载雅在从事和发扬自身的传统技艺之余,也注入许多自创元素。她透露自创了一款“新加坡派”的“蓝果丽”(Singa-Rangoli),把意大利面条、西谷米、牙签、棉花棒等四五十种常见的材料融入彩色粉末,丰富绘画素材。她自创的“蓝果丽”还让无法弯腰的人可在桌面、墙面和任何平面上绘制,让更多人能体验这门传统艺术的美。

这次与薇载雅配对协作的设计师林天源(Jarrod Lim,44岁)见证了“蓝果丽”之美后,第一个念头是:“我不要把它应用在相同性质,如地毯、桌垫这类产品上,而是想赋予它意想不到的转变。我将薇载雅的蓝果丽的几何图形画在纸皮上,剪出来,看能拗折成什么立体物件。薇载雅说她最喜欢画孔雀,我便把孔雀的抽象形状画在纸皮上,拗折成装饰碗和灯饰。”林天源说,他刻意采用不锈钢是为了让摸不着的粉状“蓝果丽”具体与立体化。褪去颜色后,“蓝果丽”数学般精准重复的复杂图案、图形之美,也就更突显出来。

林天源在设计、制作物件的外观时,薇载雅则负责描绘物件的图案。林天源取得图像后,用平板电脑一个个重新画在灯饰和装饰碗的图样上,制成最终的设计图。薇载雅鲜少重复的图案得用激光在不锈钢上镂刻出来,之后用人工把烧痕磨掉、抛光,是个慢功出细活的过程。由于图案过于精细复杂,加上生产数量太少,本地厂家接到询问时都一口回拒,林天源最终得送到印度尼西亚生产。

林天源笑说,他向来不是个怀旧的人,以往的设计都是以高科技为根基,再把复古元素加上去。这次与薇载雅这位全手作的传统艺术家合作,让他领略到手工技艺的精神和魅力。他说:“用激光镂刻技术刻出一个个不重复的图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让机器效仿手作匠人,把手作精神留存下来。”

薇载雅说,她习惯用平面的方式呈现“蓝果丽”,与林天源合作之后让她打破既定思维,开始用3D方式来想象“蓝果丽”的其他可能性。

“手艺X设计”项目还有另两组传统“守艺人”与设计师的配对。

设计师罗意文(Andrew Loh)跟马来粽达人Anita Tompang合作,将马来粽的编织手艺“转移”到家具上,创制出可席地而坐的坐垫,或可叠起来的椅子Raya。

时尚组合Aller Row则跟本地娘惹珠绣达人黄俊荣合作,设计出一款走路有风的“Rejuvenation”晚礼服。

“手艺X设计”(Craft X Design)

即日至7月31日

每天上午10时至晚上7时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入场免费)

93 Stamford Rd S178897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