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景已成为城市中一道迷你风景,将一片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浓缩于方寸之间,为现代家居、办公室等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也成为人们消闲减压的方式。
它完美展示了水分循环——蒸发、凝结、水汽液化、光合作用和碳氧循环等自然规律。
一件作品完成后摆在桌上,无须太多照顾,偶尔喷点水,即可维持良好状态。即便出国旅游,两三个星期不打理,一般也能存活。
Nature Habitat负责人杨才广受访时说,现在流行在瓶中景玻璃生态环境缸里搭建苔藓墙,只须将水培土混合水,调至稳定的面糊状,揉成泥状后压在玻璃缸壁背面,即可铺贴生态缸苔藓。
他指出,一个设计精巧的瓶中景是艺术与自然的结合,能显著提升空间格调与审美品味。观察和照料这个微小的绿色世界,有助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舒缓压力和焦虑,达到“绿色疗愈”效果。
铺设苔藓墙排水层
瓶中景容易DIY,最理想是选择长方形的玻璃或亚克力瓶,高度要足够设计苔藓墙。苔藓可选择波士顿蕨(Boston fern)或兔脚蕨(Rabbit foot fern)。杨才广说:“我们无须粘合剂,只要剪数小条缠绕盆栽的铝线,转成U形,把苔藓固定在墙上即可。如果能找一两支小沉木黏在墙上,可增添自然美感。”
完成苔藓墙之后,在底部铺设2公分厚的排水层。以下是基层构建法:
一、排水层:根据容器大小,最底层可使用陶粒、轻石或小石子,作用是防止积水,避免植物烂根。第二步是在排水层上方铺设薄活性炭。
二、基质层:第二层为生态瓶专用土壤层。通常使用专用于盆栽的混合土,根据植物需求可能混合蛭石、珍珠岩、椰糠、活性炭(防霉、净化)等。
三、装饰层(可选):最表层铺设小石子、沙砾、苔藓等,既美观又能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过快蒸发。
最后,准备用于装置的生态瓶植物,先清除植物上的多余土壤,修剪根系后才栽入瓶中,之后盖上盖子。若长期摆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建议采用植物灯,每天照射数小时进行光合作用,瓶中景会更健康美观。
在瓶中造景与装饰
·地形:通过垫高部分土壤,创造出山坡、山谷等起伏地形,增加立体感。
·硬景观:使用小块的沉木、松皮石、青龙石等,模拟山峦和岩石。
·软装饰:加入迷你人物、动物、小屋、桥梁等模型,赋予场景故事性,如龙猫森林、桃源秘境或海边孤亭。
适合种植于瓶中的植物类:
·藓类植物:白发藓、葫芦藓等,是营造绿意和地表覆盖的绝佳选择。
·蕨类植物:狼尾蕨、鸟巢蕨、铁线蕨的迷你品种,形态优美。
·观叶植物:网纹草、袖珍椰子、嫣红蔓、冷水花、姬凤梨等,提供丰富的色彩和叶形。
·匍匐植物:珍珠草、百万心,用于营造垂吊或爬满地面的效果。
瓶中景养护忌讳
要成功制作和长期养护瓶中景,必须注意一些忌讳,这就像这个微小世界的生存法则:
一、 忌容器不清洁
容器清洁不干净,留有细菌、化学残留或油污。这将直接污染基质,导致霉菌滋生,植物根系感染,整个生态系统从开始就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上。
二、 忌无排水层
为了省事,跳过排水层,直接将土壤铺在瓶底。一旦浇水稍多,水分无法疏导,积聚底部,会导致植物烂根,这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之一。应铺设足够厚度的排水层,占容器高度的四或五分之一。
三、 忌植物选择不当
混种习性迥异的植物,特别是将喜干植物如多肉与喜湿植物如苔藓、蕨类混栽。最终,因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植物需求,部分植物会生长不良或死亡,破坏景观和谐与生态平衡。另外,应避免在开始阶段种植过密,导致植物缺乏生长空间,相互挤压,通风不良,容易滋生病害。
四、忌胡乱浇水
这是头号杀手。对于封闭瓶,频繁打开浇水;对于开放瓶,浇水无度会让基质长期处于湿漉漉状态,导致烂根。封闭瓶依靠内部水循环,仅须在瓶壁上长时间没有水珠时,才用喷雾瓶少量喷水。开放瓶则在土壤表面干了再浇水。
五、忌阳光直射
阳光直射会产生“温室效应”,短时间内将植物“蒸熟”。过于阴暗会导致植物徒长、瘦弱、叶色发黄,最终死亡。避免放置在冷气机出风口或厨房灶具附近,温度剧烈波动会对植物造成应激,破坏微环境稳定。可放置在离窗户有一定距离的桌面,温度稳定,通风良好但无强风直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