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10月候鸟季,接下来几个月,处于东亚—澳大拉西亚迁飞区(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关键地点的新加坡,将迎来数以万计的候鸟。观鸟爱好者趋之若鹜,但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城市发展、地景变迁对候鸟带来威胁,鸟儿撞击建筑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
本地生物学家、新墨西哥大学博士生陈健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弗兰克·莱茵特(Frank Rheindt)及团队,2024年初在“Conservation Biology”(《保护生物学》)期刊发表了论文《用生态位模型厘清亚洲热带城市鸟类建筑撞击的生物和非生物驱动因素》,使用2013年至2020年224起鸟类撞击事件的可靠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发现森林附近的低至中高度建筑对本土鸟类的威胁最大,建筑稠密度与蓝光污染则是候鸟的最大威胁。
224个案例中,有114个涉及候鸟,当中又以八色鸫(pittas)的数量最多,达35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