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临5月,新加坡自然协会推出一系列开放给公众参与的生态活动。从乌敏岛的蝴蝶导赏、巴西立公园的观鸟徒步,到铁路走廊的生态维护,每一场活动都在传递一个讯息——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它驻足。自然协会希望通过这些实际的参与,让更多人走入自然,认识生态,理解保育的意义。
5月17日(星期六)清晨,自然协会旗下的蝴蝶与昆虫小组将带队前往乌敏岛,在蝴蝶山(Butterfly Hill)进行一场蝴蝶导赏活动。蝴蝶山是一座专为保育与展示蝴蝶而设计的小丘,种植超过50种对蝴蝶具有吸引力的植物,包括为成虫提供能量的“蜜源植物”,以及供毛虫取食的“寄主植物”。至今,这里已记录到约140种蝴蝶在此活动,是新加坡蝴蝶多样性的缩影。
可见到国蝶红珠凤蝶
自然协会总监黄宁馨介绍,参与者可在这片开放丘陵中观察到虎斑蝶(Common Tiger)家族的成员,如蓝斑蝶、暗斑蝶与普通虎斑蝶,若运气好,甚至能遇见来自马来西亚的黄斑蝶。近年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一度被认为已在新加坡绝迹的矮紫斑蝶(Dwarf Crow)在此重新现身,这个物种于2002年在乌敏岛被重新发现,目前仅在蝴蝶之丘一带稳定出现。此外,红珠凤蝶(Common Rose)也是这一地区的常客,它曾在2015年由公众票选为新加坡的“国家蝴蝶”,目前已被列为近危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