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罗洲的雨林深处,生活着一种“童话般”的熊——胸前有一道项圈形的毛斑,成年个体身长通常不超过1.5米,与一只大型宠物犬差不多。它们是马来熊,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熊科动物。正因为小巧可爱,它们常常成为人类贪欲的牺牲品:幼崽被偷猎者掠走当作宠物贩卖,成年后因与生俱来的野性被遗弃甚至杀害;它们曾经广袤的雨林家园,也在伐木和开发中不断缩小。
马来熊有两个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的马来亚马来熊,以及婆罗洲岛特有的婆罗洲马来熊。后者体型较小,是婆罗洲原生的“本地居民”。
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的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创办人黄修德解释说:“这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森林里的果实不是每年都有产量,有时候四年、六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迎来一次大结果年。在食物不稳定的环境里,能量需求低、体型小的个体更容易存活,逐渐成为主流。”这种“适应性微缩”让马来熊在资源匮乏的环境里得以延续,却也意味着一旦受伤、衰老或失去牙齿,它们很容易在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迅速走向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