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情深用行动表达爱

字体大小:

今天是祖父母节,28岁的陈哲渊分享和阿公阿嫲相陪伴的故事。陈哲渊的阿嫲在阿公离世后,接棒成为凝聚一家人的精神支柱。自小受阿嫲用行动表达疼惜的熏陶,孙女长大后也懂得用时间陪伴逐渐老迈的阿嫲。

对于祖父母,我几乎毫无印象。因为他们都在中国,到他们离世前我都不曾见过。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对于能跟阿公阿嫲一起成长的孩子,身边多了一份关爱与幸福感。

配合11月27日的祖父母节,本地举办各类型庆祝活动,让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发挥和互动的平台,拉近彼此的关系之余,也推展正确的乐龄理念及宣导乐龄健康生活模式,并呼吁照顾与尊重家中的年长者。一些学校也让学生准备“祖父母日”卡,献给陪伴他们成长,给与百般呵护的阿公阿嫲,凝聚家庭亲情。

目前,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陈哲渊(28岁)受访时说:“阿公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他的记忆像一张褪色的旧照片一样越来越模糊。只有在姑姑翻出旧相册回忆起她和阿公过去的生活时,我才会忆起他。”

对祖辈那代人来说,甘榜生活虽然艰辛,但比起如今生活在钢骨水泥中,甘榜纯朴、温馨,更令人怀念。她说,阿公不在的岁月里,阿嫲默默而坚定地凝聚着全家大小,直到2021年5月8日的清晨她离开这个世界为止。她分享了跟阿嫲的情缘。

父母从小灌输孝道

陈哲渊是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得主,曾执教于立化中学。她说,父母重视亲情,自小灌输孝道,虽然不跟祖父母同住,但是每个周末,父亲都会带她和姐姐一起探望阿公阿嫲,大家的关系亲密,阿嫲非常照顾姐妹俩。

她想起阿嫲葬礼那个深夜,一个朋友问她:“你阿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父亲曾跟她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阿公是家里的顶梁柱,阿嫲大多听他的话,没有太多自己的意见。她默默地照顾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含辛茹苦地养大九个孩子。为家人奉献一生,对阿公千依百顺,这一切在别人眼中是理所当然的,在她心里也是心甘情愿的。当阿公离世,九个孩子和他们各自的家庭的顶梁柱的角色,由阿嫲担纲。

阿嫲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说出爱。然而,陈哲渊从不怀疑阿嫲深爱着她们。从一些生活琐事中,无不透露出阿嫲疼惜之爱。

陈哲渊说:“例如她会把罐头鲍鱼藏在我们的包里;当她知道我们要来吃饭时,她会做我们最喜欢吃的菜;她总是提醒我们要喝她煮的凉茶;当她知道我们要出国时,总是提醒我们要小心安全。”

每个生日会接到阿嫲电话

从一些小事中,也能看出阿嫲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会定期投注万字票,虽然没有期待会中大奖,但偶尔的横财也让她乐此不疲。

她最记得每个生日,都会接到阿嫲的电话,她总会问:“今天早上几点起床?这时间点成为她当天投注万字票的号码,哈哈哈。”

有时,周日去探望她时,她会神秘兮兮地从房间门口喊她和姐姐进房。然后,把一个小红包塞给她们,然后把她们推出门外。后来,她意识到这些红包是从她投注万字票赢得的一点奖金。

她说,阿嫲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坚持到楼下晨运,风雨无阻。一天,不慎意外摔倒,只能躺在医院床上动弹不得。她说:“我很害怕她随时会离开,我无时无刻不在想怎么才能尽快赶到医院去看她,陪伴她。”

不过,阿嫲出乎意料地慢慢好转起来。尽管她并未恢复到以前的行动自如,但至少可以出院,把她接回家照顾。平日无聊,她可以坐在轮椅上看电视节目。每天傍晚用过晚饭后,女佣会推她出门到组屋楼下散步。有时陈哲渊也结伴同行,珍惜跟阿嫲相处的时光。

一起散步的情景她记忆犹新。大部分时候都是凉风习习,有时是雨后。她们绕着组屋区,推着轮椅走一圈。边走边谈一些生活小事,都是想让她感受生活的激情。她说:“例如谈我的侄女正在学习走路,我的工作,我的薪水,某某人要结婚了,问她要去出席他们的婚礼吗?”

不过,这样简单的美好,在一个清晨划上休止符。她看到手机家庭聊天群里的一则信息:老妈不行了。阿嫲撑不住了。

她说:“那一刹那,我的心往下沉。我不知道到底情况如何?我冲进父母的房间,告知他们情况,一家人在凌晨时分,带着忐忑的心情赶到阿嫲家。

“但是,我们还是慢了一步。阿嫲已经被救护人员送往医院,空荡荡的客厅只剩下我们。下一次见到阿嫲时,是在她的丧礼上。”陈哲渊语气万般无奈。

那天晚上,组屋楼下办丧事,凉风习习,白色的塑料椅,空中萦绕着香和冥纸燃烧的气味。她仿佛看到熟悉的画面——阿嫲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这组屋区,她们陪伴着她,绕过几座组屋,边说边笑的轻松、温馨的情景。

陈哲渊一再强调说:“阿嫲非常爱我们。然而,我并不确定在阿嫲离世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能让她感受到我们的爱,她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是那么重要。”

虽然阿嫲不善辞令,但是对子孙的疼惜之心毋庸置疑,这一切都已在她有生之年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印证爱化作行动,比言语表达更为重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