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教育 从小开始

孩子犯错,父母应教导他们勇敢接受后果,牢记错误。(iStock图片)
孩子犯错,父母应教导他们勇敢接受后果,牢记错误。(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说谎,如果懂得认错悔改,父母都能原谅,给予重新来过的机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指出,认错并不是损失,可提升个人成长与涵养,让自己更小心处事待人,避免再次犯错。

两周前,有人在TikTok发布一系列的证据,指认毕业自莱佛士书院的19岁英文补习老师林可心(音译,Brooke Lim)的作文存在抄袭行为。举报视频中,列出林可心的作文与原版小说“Wintergirls”原文的相同之处。此外,另指她有八篇作文都含有大量抄袭部分,取自五本不同书籍。

五天后,林可心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公开承认抄袭而致歉。

我们晓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孩子说谎犯错,如果认错悔改,父母都能原谅,给予重新来过的机会。有时候,认错的时间点是关键。这里,想谈谈儿童与青少年的“认错教育”。

须了解为何要认错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指出,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找出导致失败的原因。在实验室中的失败,无须对化学原料致歉,若要成功,须要知道失误在哪里。

人际关系中的失误或错误,会伤害或欺骗他人,涉及道德层面的对错之分,有人因而蒙受伤害或亏损。所以,需要道歉与认错,而这种认错教育应当从小开始教育。

黄明烈博士:孩子总出现偷、贪、骗等坏行为,不认错,不悔改,这一生能走多远?(受访者提供)

他说,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跟他分享经验。“她说,一次发现一个小学生的作业题做错,于是问学生为何做错。没想到,学生回答是:‘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偷改分数。’她并不晓得学生修改分数,反而这个学生先招认。”

后来学校考试,原则是作弊、抄袭者,成绩归零。同样这个学生被发现考试偷看,成绩归零。他的母亲向学校求情让孩子重考。

黄明烈说:“这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告诉我,当她重新看这孩子的学校记录,每次犯错都会在第一时间认错,他母亲也经常为他求情,每次都轻易过关。”这一回,她决定保留处罚,让孩子的考试科目成绩归零。这个母亲认为学校缺乏人情味,甚至无情。

他指出,这母亲与孩子都不晓得认错的意义。只是借用 “认错”推卸所犯的错误,认为已认错,为何还要被处分?结果使这孩子屡屡犯错。

如果走路总跌倒,不调整好走路姿势,结果将继续过着踉踉跄跄的一生。如果孩子总出现偷、贪、骗等坏行为,不认错,不悔改,不纠正,这一生能走多远?无论是什么错误,没改过就不会进步。

不认错的原因

随便认错不好,一些人犯错而不肯认错,也一样不好。黄明烈分析人们不肯认错的原因:

一、可能他没错,不要被冤枉,情有可原。

二、他不认为自己有错,为什么被别人打而不能还手?有时孩子不明白某些行为是不正确的,需要加以解释。

三、自尊作祟,尤其在朋友面前要认错,面子搁不下,虽然知错却不愿承认,极力维护自尊。

四、害怕受处罚与面对后果。

前三项需要家长细心和耐心协助孩子明白认错的道理,基本上较易处理。

第四项需要家长坚定立场,所有处罚并非临时添加,事前孩子已知道,如果触犯这些行为将受到处罚。若已多次警告仍是触犯,家长须让孩子面对后果。

黄明烈说:“这好比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在本地贩毒,处以死刑。若要以身试法,后果自负。”上得山多终遇虎,希望存侥幸心理躲避后果并不可取。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有时后果必须附上无法回转的代价,勇于面对后果的孩子,一般都很快吸取教训,改正人生。

他举生活中一个实例说,一个爷爷告诉孙女,如果要他送她上学,必须在清晨6点起床,迟了自己上学。一次,孙女迟醒,他坚持不送她上课,那一次之后,孙女再也不敢赖床。

有价值的道歉

现在面对后果,学习成长,总比孩子将来长大后在社会上面对的种种后果来得好,而且代价可能更巨大。黄明烈强调,有价值的道歉与认错,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一、认知上

人们经常要求孩子做错事尽快道歉。有时,孩子说了“对不起”,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样的认错并无法达到“知错”程度。在他心中并不认为自己有错,是无奈被逼认错。

这是认错很重要的一步,需要时间耐心解释,让孩子知道错误背后的危险、坏处,可能带来的伤害,并且明白这是不该有的错误行为。具备认知上的认错,才算是知错。

二、感情上

当一个人口里说“对不起”,心里依旧喜欢做那件错事,明知故犯,这样认错不是真诚的。认错的人在情绪上会不喜欢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内疚。

三、意志上

犯错者须立志,下定决心不要再犯同样错误。如果孩子没立下心志,重犯概率比较大。

四、面对后果

教导孩子勇敢接受后果,牢记错误。

黄明烈指出,认错不但弥补受到伤害的人,也让犯错者的良心得以释放。认错并不是损失,可提升个人成长与涵养,让自己更小心处事待人,避免再次犯错。

知道别人犯错,也可警惕自己不要犯跟他人同样的错。要学习接纳犯错者,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开始。

黄明烈说,不要自己执行公义的审判,要给予犯错者更多的怜悯与悔改空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犯错,也需要别人给我们机会重新来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