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儿童和青少年沉迷网络已不是新鲜事。为免年幼心灵遭受网络危害,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身为父母,应从小与孩子建立互信,留意孩子的网络安全,教导他们从可靠渠道接收正确信息,避开潜藏陷阱与危害。
现代孩子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由于陷阱处处,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
谷歌新加坡最近发布亚太区儿童和家庭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本地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人在网上接触到内容不良信息,其中有55.4%是虚假信息、50.7%是诈骗广告和垃圾邮件、48.7%是暴力内容。
报告也指出,现在孩童花在网上的时间更长,有五分之四每天花一到六个小时在网上学习和娱乐。
会计师廖慧琴(54岁)就深刻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沉迷网络的无力和无助感。她育有两个儿子,一向学习很好,但大儿子10岁时开始迷上电脑游戏,自此成绩一落千丈,虽勉强念完初级学院,但成绩无法达到进入本地大学的门槛。服完兵役后打工,儿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年近30仍一事无成,让她忧心忡忡。过去两年,儿子热衷于网上短期投资项目,曾赚到钱,但也受骗了几回。
蛰居族少年身心受影响

飞跃社区服务高级副主任黄颖俐说,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喜欢使用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信息容易消化,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可以跟好友沟通、娱乐,是减压的方式之一。但网络资讯内容未经审核,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容易受不实信息的欺骗与伤害。
她说:“最近有人冒充心理卫生学院教授,在网上给病人开处方,很多人误信受骗。”
黄颖俐分享一名中学生个案,让家长提高警惕。一名16岁男生三年前成为“蛰居族”,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网上游戏和论坛上,以满足个人乐趣,并从中找到认可、归属感和成就感。
所谓“蛰居族”,即经常窝在房里不上学,不上班,不参与社交,过着封闭生活为期超过六个月的人,而精神疾病并非导致其隐蔽生活的主因。
黄颖俐指出,蛰居族越来越多,像上述这名中学生,因长时间自我封闭而受到各种负面影响。
影响一:自残行为和抑郁症
这名男生在社媒和网络玩游戏时,经常会因为玩得不好而受到其他玩家粗暴恶劣的对待。长期下来,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产生消极思想、自杀念头和自残行为。他害怕社交,16岁时便患上抑郁症。
影响二:睡眠困扰和辍学
虽受到网络欺凌,但男生仍无法自拔,他最终在网络游戏中赢得漂亮胜仗,开始拥有许多粉丝。网络社区成为他的一切。他的世界观与社媒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比起学校和现实世界,网络世界给了他更大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他更加沉迷于上网,严重影响睡眠,不但经常逃学,后来还辍学。
影响三:暴力行为
成为蛰居族后,男生花很多时间看YouTube的暴力视频,性格变得易怒,对世界产生消极看法。家人试图把他的手机拿走,以阻止他过度使用,结果他暴力相向。他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冲突也越来越多。
建立亲子互信关系
黄颖俐指出,现代孩子都在数码世界里长大,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的规则和期望必须不断调整、改变。谷歌调查显示,一半家长表示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跟孩子谈论网络安全,原因何在?

黄颖俐说,家长必须在孩子幼年时开始培养亲子关系中的互信,这不是朝夕能完成的事,需要通过沟通、磨合而建立起来。一旦亲子间的互信有了,孩子长大面对问题时,便会敞开心扉跟父母交谈。“父母应拨出固定时间,跟孩子聊天,了解他们每天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家庭沟通习惯。忙碌不是推脱的理由。”
家长应从孩子小时候便关注他们的网络安全,跟孩子一起谈论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渠道是正确信息来源,哪些潜藏陷阱与危害。
网络安全管控工具
家长可利用谷歌网上工具和产品,更好地管控孩子安全上网:
·通过Family Link和SafeSearch,限制适龄内容;在默认情况下,18岁以下用户不可使用该功能,这有助于过滤不当、暴力和成人内容。
·启动New Blurring Setting设置,自动模糊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图像,比如成人或暴力图片。
·Digital Safety Resources和Be Internet Awesome Program提供免费资源,教导孩子数码世界的安全和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