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心情喜洋洋,但也会有人感到孤单;过完年,甚至会有人觉得特别空虚和焦虑,出现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 syndrome)。
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一些症状,包括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难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虑、空虚或容易发怒等。
这不只会发生在需要回去上班上学的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年长者身上,尤其是独居、家庭成员少,或刚失去伴侣的老人。
节后综合征一般在短期内不药而愈,不会对精神健康造成显著影响。但如果家中长辈情绪持续低落,并出现其他症状如失眠,没有食欲,精神不振,甚至不愿恢复原来的日常生活,意味着问题严重,应及时求医。
延伸阅读
触爱活跃乐龄主管洪吉盛说,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因为孩子长期在国外生活,回来过年几天后又离开,父母的心情难免低落。有的是因为健康问题行动不便,或因为得负起看护者责任减少外出社交,节假日期间,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和孤独影响大约四分之一老年人,是晚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
家庭社区双层关怀
洪吉盛认为,对年长者的关怀,可从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着手。他说:“老人的情绪变化,通常家人或朋友能最先观察到,人们不妨多留意关心家中年长父母的身心健康。此外,社区也能提供关怀网,邻居包括义工都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洪吉盛指出,节后综合征虽和节庆有关,但要起到“预防”作用,可从平日社交活动开始。
子女可鼓励年长父母平日多参加社交活动,或陪伴他们一起参加。乐龄人士当义工也有助扩大生活圈子,保持活跃,帮助他人之余,对自己的身心有益。
摆脱节后综合征
美国医疗健康信息平台Healthline提供以下建议:
·找家人或朋友倾诉
亲友是最佳精神支柱,不妨主动联系,向他们吐露心声;需要的话,也可以找辅导员倾诉。
·改变节庆方式
佳节期间,丧亲丧偶的失落感和思念会更强烈,不妨尝试不同的节庆方式,如外出旅行。
·到户外活动
到大自然散步放松心情,活动筋骨。
佳节期间更会产生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当亲人不在身边,节假日看到别人一家团圆,更会徒增悲伤。
资深心理辅导员兼家庭治疗师袁凤珠认为,尤其人到中年,强烈的思亲情绪会引起心理细微变化,感触变得更深。离乡背井的游子,在寂寞的节假日,也会有更多的感怀与感伤。
“很多人会沉浸于一些过往的事,或思念的人。缅怀难免,但必须要回到当下,因为过去已经回不去,过度伤情容易形成心理疾病而不自知。学会享受孤独的同时,也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看,产生感伤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缅怀逝者追忆故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疗愈。袁凤珠提出几点建议:
一、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已经不在人世。
二、故人在你的心里有着独特的位置,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最终还是要适应没有他/她的日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悲痛中走出来。
三、把对离世亲人的爱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不意味着不再怀念,而是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怀念。离世的亲人肯定希望你能善待活着的亲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四、如果在故人离世后想起一些憾事,或未来得及和故人道歉、言和,你要相信,故人爱你,必然会包容你的过错。
五、感觉难受,就好好哭一场,比压抑在心底强。内心痛苦释放出来,人会平静许多。悲伤和泪水,具有治疗效果,所以要学会适度发泄内心苦痛。
六、好好活着,相当于延续离世者的生命。
相关内容:
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