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富有创意、鼓励动手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建立更强的专注力。馨乐园(Kinderland)采用全方位课程,从双语沉浸式教学到幼儿编程,全面支持幼儿从婴幼儿期到幼儿园阶段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专注力与自信心,为日后迈入科技驱动的学习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我两岁女儿在报读馨乐园之前,总是无法坐下来乖乖地吃饭——旅游时我们只好在酒店房里解决三餐。我非常感谢馨乐园老师们的教导,她现在学会乖乖地坐下来自己进食。”——从事医疗行业的朱颖盈(30多岁)分享道。
她的女儿郑立恩目前就读于馨乐园班丹谷幼儿园(Kinderland Preschool @ Pandan Valley)。
37岁的周惠浚也发现儿子周泽楷上幼儿园后的转变。这名软件与机器人管理公司全球业务发展主管表示,6岁的儿子现就读于馨乐园马林百列幼儿园(Kinderland Preschool @ Marine Parade),不仅能够清楚地解释扫地机器人是如何操作的,还会背诵乘法表,并懂得说出著名发明家的中文名字,让他惊喜万分。“有一次他无意间被静电电击后,不但没有哭,反而很冷静地向我们解释了他在学校学会的知识——静电的原理。”
“馨乐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极大支持——不仅让他们接触不同文化,也透过多元课程拓宽视野。我的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更独立,也更愿意接纳各种生活中的观念。”——家长周惠浚
周泽楷从一个害羞的幼童转变为自信满满的幼二班(K2)学生——不仅在幼儿园军乐队中参与表演,还积极帮助年幼的同学,突显了馨乐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程规划:着重幼儿的发育与学习
与幼儿发展阶段相适宜的短时课程
针对幼儿的专注力特点,课程活动通常控制在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教师也接受专业培训,善于把握每个教学契机。
馨乐园资深课程与专业发展总监余文冰博士说:“我们的老师全部受过专业训练,能善用孩子的‘可教时刻’,透过游戏化的日常安排,引导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础概念,并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
寓教于乐 培养创意
互动式说故事活动、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持孩子的专注力。余博士解释道:“当孩子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专注力,在进入小学阶段、课程时段增加的时候,就能更容易吸收知识。此外,结构化且年龄适宜的屏幕接触,以及屏幕接触与实体活动的平衡也同样重要。”
“在馨乐园,孩子透过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无论在室内或户外,学习过程都能既有趣又有意义。”——馨乐园资深课程与专业发展总监余文冰博士
动起来,学得快
余博士举例说道:“比如韵律体育课程和音乐律动课程适合三岁至六岁的孩子,不仅让他们动起来,也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协调性和体能。”
在馨乐园,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兼顾幼儿的认知与社交发展,透过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均衡成长。
适龄控屏 从小启蒙编程思维
有效且节制的屏幕使用
在馨乐园,只有幼二班的幼儿才开始接触电子设备,而且每次屏幕使用时间上限为30分钟。
家长周惠浚认为:“馨乐园在屏幕使用上的安排非常恰当。”他补充道,儿子周泽楷大概四五岁时才第一次接触手机。“所以,如果在幼儿班(Nursery)或幼一班(K1)就开始上与屏幕有关的课程,我们会感到担忧。还好馨乐园的安排是按年龄发展循序渐进的。”
低年级班采用无屏幕编程课程
馨乐园在幼儿班和幼一班开设每周一次的无屏幕编程课,幼儿透过操作实体玩教具,锻炼方向辨识、逻辑排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余博士解释说,一堂典型的无屏幕编程活动会先让幼儿接触编程玩教具,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由探索其运作方式。幼儿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之后,例如设定玩教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接下来会分组进行任务挑战。比如说,要让玩教具绕过障碍物到达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自然培养出团队合作、逻辑思维与创意解难的能力。
幼二班独特的平板编程课程
幼二班的幼儿每周上一次平板编程课,使用Scratch Junior应用程序将自己的故事制作成动画。
余博士表示:“孩子们会分组合作,构思故事情节,并编写动作指令,从中发展创意、逻辑与协作能力。”
周惠浚分享,儿子甚至将编程逻辑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看到门打不开,不是一直推,而是想起父母平常用手机开门,便主动问该怎么操作。他赞许道:“馨乐园的课程真的走在时代的前头,孩子还没上小学就能学到这些,是非常难得的。”
科技识字启蒙课
这个名为“Literacy through I.T.”的英文课程让幼儿在还未学会阅读前,就开始练习英文写作。它以语音学习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安全、有系统的电脑环境中学习。
幼儿在课程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透过语音与字母之间的关联,将听到的内容拼写出来,即使不会拼字,也能写出自己会说的词语。
每节课约20分钟,内容包括“拆音”、拼字和创意写作,同时引导幼儿以有目的性、富有学习意义的方式接触科技。
体能课程:锻炼动作技能且增进互动
韵律体育课程(KinderFit)是由体能专家专为学前幼儿设计的课程,每周两堂课,结合音乐和运动,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心肺健康以及健康饮食习惯。
余博士强调:“扎实地发展大肌肉和小肌肉技能,不仅有益身体健康,也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协调能力与自信心。”
每节课都会以幼儿熟悉的旋律展开,如馨乐园自编的音乐或《小小兵》(Minions)的《Papaya》等流行歌曲,带动幼儿进入状态,接着进入结构化训练。课程内容依据年龄阶段设定目标,例如三岁至四岁的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走动,以训练身体平衡感。
课程也安排障碍挑战项目,以有趣又有意义的方式强化幼儿的动作发展。
周泽楷的母亲陈秀娴(36岁,企业旅游管理公司的客户管理主管)分享:“有一次在家里播到《Papaya》歌曲时,泽楷马上跳起了韵律体育课程的热身动作,动作一气呵成。我真的很惊讶,没想到他已经把整套动作记得这么牢,也很开心他能透过这样的方式释放精力。”
用音乐授课:幼儿边唱边学
在馨乐园,音乐不仅仅是一周一次的课程,而是融入每日活动的教学工具。老师们通过英文和华文歌曲活动,引导幼儿学习语言和理解概念。
朱颖盈特别指出女儿的校舍设有专属的音乐教室,而她就发现女儿郑立恩通过音乐学习得更快更好。朱颖盈说:“立恩非常喜欢唱歌,而歌词也帮她记住东西。自从就读馨乐园后,她常在家唱歌词丰富的英文和中文歌,比如节约用水歌、颜色歌。这些歌不仅帮她扩大词汇量,也提升了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自信。”
余博士则指出:“集体合唱与合奏能培养幼儿的归属感,而学习乐器则有助于提升记忆力、语言智能和读写能力。”
沉浸式双语环境:支持幼儿语言发展
朱颖盈说:“立恩班上有一位专属华文老师,不是几班共用一位老师。”在馨乐园,幼儿每天都在自然地交流、在故事时间和游戏中接触华语,强化语言能力。
“立恩常常会复述老师讲的话,还会主动带动我们在家说华语。”朱颖盈表示,立恩现在是家里华语讲得最好的,甚至胜过父母。
在家中,朱颖盈和丈夫主要用英语与孩子沟通,但若孩子开始说华语,他们也会配合切换语言。立恩自从今年2月开始在馨乐园上课以来,短短几个月内,她在家使用华语的频率就明显提升。
馨乐园老师每学期都会反馈幼儿的中英文学习进展,学校也会通过每月通讯提供实用小贴士,包括双语教育的课题,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一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多元课程打造温馨育人文化
馨乐园是家长周惠浚的母校,这名忠实校友也为两个儿子选择了就读同一所馨乐园。除了地点靠近住所,馨乐园还提供不易找到的婴儿托育服务,更重要的是,位于马林百列的分校拥有贴心、安全的学习环境,配备适合婴幼儿发展的家具与设施,有助于幼儿在婴儿时期迈向关键的成长里程碑。
明年大儿子周泽楷即将步入小一,他说:“馨乐园的课程设计,能帮助孩子无缝衔接本地或国际小学,做好各方面准备。”
朱颖盈会选择馨乐园,是因为一名住在她母亲家附近的大学朋友大力推荐这所幼儿园,尤其称赞洪校长的用心和亲力亲为。
朱颖盈说:“洪校长在女儿立恩入学最焦虑的第一个月里,亲自陪伴和引导她适应环境。她的细心关怀,让我更加确定自己选对了学校。”
她也特别提到,幼儿园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沟通顺畅,就算接近放学时间,老师们仍然会迅速回应家长的问题。这种及时的沟通,让她对学校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
社交成长与自立能力并进
朱颖盈说:“馨乐园给了我女儿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能慢慢发展并探索自己的个性。”
她感谢老师们不仅看见了女儿乐于助人的一面,也引导她学习独立。“即使立恩曾经发脾气大哭半小时,老师依然坚持原则、设下界限。这种耐心与引导,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在加入馨乐园之前,立恩曾上过其他课外班,不但坐不住、也无法配合课堂指令。但现在,她能乖乖坐好听课,跟着老师做动作,也能积极与同学互动,甚至在用餐时协助同伴——这些都是馨乐园用爱和耐心所培养出的成果。
现在就预约参观馨乐园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亲自了解这所与众不同的幼儿园。
[本文由馨乐园幼儿园呈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