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坛自1950年代起就一直有人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近年来,新华文坛不少作家也将作品翻译成英文或马来文,甚至是印尼文。在多元种族社会,互译各族群的文学作品,对促进各族间的相互了解至关重要。
文学翻译和其他形式的翻译不同,它不仅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互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可促成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相互交流。作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近年来,人们颇为关注本地的文学翻译活动。其实,本地文坛自1950年代起一直不乏有识之士的默默关注与耕耘。
时光回溯到1950年代,年轻的廖建裕博士、廖裕芳(1936-2016)、杨贵谊、陈妙华、吴诸庆等人都已积极从事华马文学的翻译工作,分别将本地华文文学翻译为马来文,或将马来文学翻译为华文出版,他们之中如陈妙华、廖建裕至今仍不忘初衷,始终如一地贡献一己的心力,持续其文学翻译事业。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