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纺织服饰商会举办的年度“新加坡故事”服装设计比赛成绩揭晓。
冠军为本地服装设计师吴伟仁。他说,他刻意避开世人习以为常的西方服饰语言,同时认为“我们多元种族的文化是在不断地撞击、交融过程中形成的。”
倘若亚洲服饰历史改写,新加坡服饰未受洋服影响,且行且升华,又会发展出怎样的一番时尚风景?
“新加坡故事”冠军得主吴伟仁与其得奖作品。左边服饰为吴伟仁将亚洲文明博物馆内,一对男女人偶的清朝官袍和袄裙形状,用在此次得奖系列中,舍弃纽扣,改用袄裙从侧边开合,从头上套进袄裙的东方穿法。
Lily & Lou联合创办人黄雁稜的“野餐”系列,透过缤纷色系和怀旧“阿嬷风”重现1970年代热带波西米亚风情。(Taff提供)
来自印度的设计师霓卡莎用印度刺绣重新诠释皇袍上的海水江崖。(Nika by Nikasha提供)
A.Oei Studio黄淑均从唐代沉船黑石号打捞的瓷器取得灵感,自绘黄金珊瑚化石图,印在全丝绵上裁成新式旗袍。
双溪布洛湿地的飞禽给南塔娜深刻的印象,她用3D打印技术做出立体展翅饰品缝上衣裙。(Taff提供)
字体大小:
由新加坡纺织服饰商会举办的年度“新加坡故事”服装设计比赛成绩揭晓。
冠军为本地服装设计师吴伟仁。他说,他刻意避开世人习以为常的西方服饰语言,同时认为“我们多元种族的文化是在不断地撞击、交融过程中形成的。”
倘若亚洲服饰历史改写,新加坡服饰未受洋服影响,且行且升华,又会发展出怎样的一番时尚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