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提供部分照片
冠病疫情暴发前,许多人视大自然为旅游度假资源,平日并不特别关心;疫下更多人有更多时间接触岛国的自然生态,重新发现自家门前生态多样之可贵。这个时候与大家一起聚焦本地动物保育的挑战,是大自然给人类修复与自然关系的机遇。受访的动物保育工作者,既有来自官方机构,也有民间团体,他们多年来个别投入单一物种的研究,积累经验和科学成果。动物保育动不动就是全体总动员的艰巨工程——像莱佛士叶猴需要新马跨境繁殖改善基因;有时则要求公民素养,例如人们若发现害羞的新加坡溪蟹、红腹锦蛙,要保持距离,非礼勿扰。
保育工作讲究信念,培养乐观精神,乌敏岛用十多年的时间改善生态环境,让原本绝迹的冠斑犀鸟归来开枝散叶,是本地动物保育的成功故事。我们期待读者看了这篇专题报道后,一起爱护野生动物,从认识并尊重野性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