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音乐比赛冠军得主:比赛是自我超越过程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年仅16岁的戴艾琳是前两届首奖从缺后诞生的第一位小提琴艺术家组冠军。(新加坡交响集团提供)
年仅16岁的戴艾琳是前两届首奖从缺后诞生的第一位小提琴艺术家组冠军。(新加坡交响集团提供)

字体大小:

国际重大音乐赛事多扮演着造星工厂的角色。而在本地,全国音乐比赛的作用艺术熏陶和培育幼苗的意味多过竞技与造星。刚落幕的全国钢琴与小提琴比赛及八九十年代的比赛冠军,从个人人生轨迹和社会艺术生态层面,探讨全国音乐比赛的意义。

音乐学家认为,音乐比赛是演奏事业职业化的产物。国际上最老牌的音乐比赛都诞生于20世纪的上半叶,如波兰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意大利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等。

这些比赛成立的初衷不尽相同。比如肖赛的创始人,钢琴家Jerzy Żurawlew看到一战后的年轻人内心空虚,但对竞技体育有浓厚兴趣,于是联想到开办音乐赛事;帕赛的创办则是当地政府为了纪念帕格尼尼逝世百周年而举办的纪念活动,尽管因为二战的爆发而推迟。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