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 夹缝寻生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过去半个世纪,艺术家游走法律、舆论和艺术之间的灰色地带,寻找可施展创意的空间,以及官方和民众的认可。可喜的是,今天的公共艺术风景已逐渐拨开云雾,迎向光明。
过去半个世纪,艺术家游走法律、舆论和艺术之间的灰色地带,寻找可施展创意的空间,以及官方和民众的认可。可喜的是,今天的公共艺术风景已逐渐拨开云雾,迎向光明。

字体大小:

在马路上喷写“我阿公的路”,在组屋楼梯黏上金箔,是艺术创作,还是破坏公物?答案见仁见智。半个世纪以来,本地艺术工作者争取在公共空间创作,最早允许在其花园墙上涂鸦作画的电力站,是孕育本地公共艺术的摇篮之一。经过与官方多年的拔河,公共艺术创作近年慢慢受到认可。也有像装置艺术家李伟烈那样,选择不留痕的创作方式,巧妙地避过了地雷。

李伟烈│用“彩虹”照亮人心4月15日,星期五傍晚6点半,装置艺术家李伟烈(44岁)推着用宝特瓶砌成LOVE字样的“爱”的灯箱,从直落亚逸星狮大厦(Frasers Tower)出发,路经天福宫、中央商业区的高楼大厦、人头攒动的酒吧,引来好奇路人的注目礼。

晚上9点多,近三个小时后,他终于抵达碧山环形脚踏车道,还没停下喘气就取出七彩胶片,用透明胶带贴在120多支灯管上。一个半小时后,环形脚踏车道变身七彩虹桥,引来脚踏车骑士和跑步者的目光。一个小时后,他拆除所有胶片,还原环形道,然后再步行三四小时,把“爱”的灯箱推回丹戎禺住家。那座快闪的虹桥宛如城中一场奇幻的梦。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