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数理高材生,学音频工程专业的王辰威,虽 “误入”华乐界,却成为当今国际华乐领域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获得灵感的方式就是不断学习不熟悉的传统音乐。逐步从灵感型作曲走向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他,深感每个乐种都是有待探索的世界。
作曲家王辰威(34岁)最近很忙,他自嘲忙到双重“nine to five”—— 朝九晚五加晚九朝五。白天他在国立教育学院和南洋艺术学院任教,以及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包括回复演出借谱的询问,排版分谱和撰写中英文乐曲解说等;而作曲家书写音符的“正业”,往往要在夜深人静时分才能进入状态。
今年4月,王辰威的作品在新加坡、北京、台北、澳门等地遍地开花,接连上演:4月2日,澳门中乐团在澳门文化中心演奏他为该团创作的《澳门明信片》;4月7日,北京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打击乐协奏曲《商铜》;4月20日,王辰威为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创作的指定曲——二胡协奏曲《台北风华》在决赛上亮相;而正在进行的2023年新加坡青年节艺术汇演上,本地各小学的华乐团也要演奏他创作的指定曲《无畏》。5月26日,我国指挥家黄佳俊将指挥台北市立国乐团首演王辰威移植华乐版的《春之祭》,当天演奏他作品的还有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和台南艺术大学的一场毕业音乐会……
称他是当今国际华乐领域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绝不为过。如果说从小展露音乐天赋的王辰威日后成为作曲家是命运的安排,那他如何与华乐结下不解之缘则透着生活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