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岛国四面临海,海洋生态是整体生态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近年来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日渐增加。有国人全情投入创办机构,也有人作为业余爱好加入义工组织,通过实践教育、科普传播、艺术表达等方式,身体力行倡导公众对于海洋生态的关注。以多元形式和视角,勾勒出一幅岛国海洋保育进行时图景。
自然生态导览团受欢迎
2015年黄丽娟(33岁)创办生态游团体Young Nautilus,以导览团形式带公众到自然生态开展户外学习和探索,潮间带之旅是一大亮点。潮间带(intertidal zone)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海岸。海水涨潮到最高位(高潮线)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低潮线)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经历着海水和陆地不断地转化、冲刷,在此出没的生物通常适应力较强。在退潮时,海洋生物如螃蟹、贻贝、海藻、海胆、海星等便会暴露在沙滩上,人们可趁机近距离观察。
说起成立导览团的初衷,黄丽娟说之前在水族馆工作,发现很多公众并不了解本地的海洋生态。“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觉得孩子在学习自然生态时,多是通过课本或互联网了解,很少有机会实地去感受,融入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实地学习。”当时看到本地还没有此类增益项目,黄丽娟想到或许可以尝试设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