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新春贺卡——这种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显得有些过时。毕竟,我们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通过手机、电邮发送电子贺卡,甚至在几秒钟内将一条新年祝福发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但手写贺卡寄贺卡,是谢悦清的坚持。
谢悦清回忆小时候准备过年的其中一个乐趣就是买贺年卡,书局、精品店里摆满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大小贺卡。“常常站在架子前选很久,一次会买好多张,班上同学都互送贺年卡,我也会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寄出贺卡后,我整天等着邮差上门,希望自己也能收到别人寄来的贺卡。
“收到贺卡就像收到礼物一样,迫不及待想知道是谁寄来的,特别开心,特别温暖。那种喜悦不是一封贺年信息或是电子贺卡可以取代的。”
对谢悦清来说,她在意的是贺卡上面手写的文字和心意。
随着人们不再互寄贺年卡,谢悦清这份情怀也淡了,直至儿子洪于腾出生后,她才重拾手写手作贺年卡的乐趣。
谢悦清一家定居新加坡已久,但家人多在马来西亚。在儿子懂得拿笔写字后,谢悦清开始带着他自制新年贺卡,遥寄给家乡长辈。
将传统剪纸融入新春贺卡
疫情期间,谢悦清和儿子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工作、学习。由于无法回家乡过年,谢悦清萌生新的想法——上网学习传统剪纸,并鼓励儿子洪于腾一起参加。从那时起,他们的新年贺卡上都会贴上亲手制作的剪纸图案——妈妈负责设计,儿子负责剪纸和书写祝语。
“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剪纸和贺卡,不仅视觉效果好,也可以让更多人看见剪纸的艺术魅力。” 谢悦清说。
采访当天,离春节还有10天左右。谢悦清母子俩把餐桌当成“工作坊”,铺开了各色彩纸、贴纸,还有剪刀。12岁的洪于腾虽是生长在充斥着电子产品的时代,但对传统剪纸、手作贺卡并不抗拒。他人小鬼大地说:“自制贺卡时,我会想象家人收到我的贺卡时的笑脸,想到这里,我就感到特别温暖。”
问他是否也自制新春贺卡给班上同学,他说:“没有,他们比较喜欢电子的东西,我觉得他们不会珍惜手写贺卡……”童言最真,它反映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习惯了效率和方便,忽略了手工制品所承载的情感。
邮寄手写贺卡具仪式感
做完贺卡后,谢悦清带着儿子,把满满的心意寄出。她说,她很享受这种仪式感。几天后,她陆续收到亲戚们的回复。有人在电话里感叹:“好久没收到手写贺卡了,真的很有感觉!”也有人告诉她:“你们的卡片我已经贴在墙上了,每次看到都觉得很开心。”亲友们的回馈,让谢悦清特别有满足感。
谢悦清说,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自己小时候的传统,也教会儿子一些重要的东西:用心对待亲情和友情。“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回那些最简单、最纯朴的方式,重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这个春节,让我们提醒自己,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取代心意的珍贵。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