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炜竣的影视艺人形象为人熟悉,但戏班班主这一身份或许并非人尽皆知——刚庆祝成立160周年的老赛桃源潮剧团由他担任第七任班主,至今已九年。49岁的沈炜竣有着像小伙子一样的热情和干劲,为了戏班,他说有很多事情想做、得做、能做。
藤条打不走潮剧少年
沈炜竣说:“潮剧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承载童年记忆和文化认同。我已故的祖父曾是老赛桃源潮剧团乐手,已故的祖母在我一两岁时,常抱我去看潮剧演出,老赛桃源是祖母最喜爱的潮剧团之一。”
但小时候父母并不支持沈炜竣接触戏曲,认为戏曲在本地前景不明,“尤其我父亲曾用藤条打我,严厉责骂我,有段时间甚至禁止祖母带我去看潮剧。”
然而父亲越反对,沈炜竣越坚持。13岁那年,他利用学校假期,偷跑到戏班学戏,上台跑龙套,学基本功和绘制脸谱,以及如何使用道具。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再次用藤条惩罚了他一个晚上。“但他看到我如此执着,最终妥协,允许我学戏。如今父亲全力支持我,还到后台帮我穿戏服。遗憾的是,母亲、祖父和祖母都已离世,未能见证这些改变。”
成为影视演员后,沈炜竣依然在空余时间表演潮剧。“只要不影响电视台工作,我就继续登台演出。多年来我从未真正离开过戏台,每次听到潮剧锣鼓声,都会想起最初那个少年,站在戏台上那份激动与投入。”
沈炜竣对潮剧的付出与钻研,老赛桃源潮剧团班主们看在眼里。“当第五任班主邀我接手戏班时,我对自己能否胜任充满疑虑。后来第五任班主不幸去世,第六任班主接手,戏班面对许多挑战,他屡劝我接手,跟我说,若我再不接手,戏班就得关闭。我深感痛惜,这个从小陪着我大的百年戏班,竟要面临倒闭危机。想到已故祖父曾是这里的乐手,想到自己在戏班义务表演多年,这份深厚情感让我鼓起勇气,投入资金,成为第七任班主。”
在传承基础上加入新元素
老赛桃源潮剧团成立于1864年,起步于街头演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剧团每年几乎天天都有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有句俗话说:“老赛桃,有钱都请不到。”足见当时街戏之鼎盛。80年代以降,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街戏渐衰,但剧团仍坚持演出,成为本地潮剧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沈炜竣觉得,接掌老赛桃源潮剧团,不仅是一份不解之缘,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我始终认为,街戏团体承载深厚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应被珍视和保护。接手剧团之际,我内心涌起一种强烈紧迫感——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站出来,这份宝贵文化遗产或将失去,我意图通过接手剧团,让潮剧在新加坡焕发光彩,同时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平台。”
与前几任班主相比,沈炜竣更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老一辈班主重视传统传承,我则在传承基础上,加入新元素。比如在博物馆、图书馆、校园、购物中心和文化机构推广潮剧,透过这种方式,扩大观众群体,使潮剧更广泛地传播;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线上直播、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网络漫画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受众。”
开发手游周边促传播
要在新时代弘扬戏曲,除从业人员观念更新,沈炜竣说官方挹注亦不可或缺。“当局提供艺术领域转型基金,让传统戏曲能与时俱进;我们制作手机网络游戏《京城会》《六国大封相》,将戏曲文化、角色类型(生旦净丑)及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供用户免费下载,通过网游让年轻人对戏曲产生兴趣,获取更多戏曲知识。我们设计的游戏使用中英文,移除语言障碍,使潮州方言不造成理解的痛点。”
在机构转型津贴支持下,老赛桃源也设立电子商务网站wayangshop.com,贩售戏曲木偶、脸谱和头饰等。颇有文创开发头脑的沈炜竣说:“最近我们增加老赛桃源潮剧团微型收藏品,这些微型收藏品制作精美,是Miniature Stories与我们历时多年的合作成果,这都为传统艺术开辟新的传播渠道,销售所得将用于支持戏班发展和文化推广。”
欲向专业化发展
沈炜竣坦言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让老戏班一步步走上专业化。他说:“老赛桃源潮剧团目前还属于街戏戏班的运作方式,但日后意求成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剧团,不过这需时间、机缘和大众支持。”
沈炜竣指出,目前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和年轻演员加入。此外,全职经理和专属会所及排练场地也是发展关键。“希望相关当局和社团能给予更多支持,不仅是资金,也帮我们拓展观众群体和提升表演质量。”
深知老戏班扎根民间也服务大众,沈炜竣说演出质量不能妥协,他不断提升自身演技,也将触角延伸至其他剧种,博采众长后,回馈本工,令潮剧增色。
因此,沈炜竣也学习粤剧和福建戏,比如随国声音乐社艺术总监胡慧芳学粤剧,跟台湾戏曲学院专任副教授兼研发长林显源学福建戏折子戏《薛丁山与樊梨花》,并与秀玉剧团的黄育英多次共同排练表演。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蔡碧霞也是沈炜竣的潮剧老师。
跨团体跨剧种合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沈炜竣意识到打破门户界限,与本地各戏曲团体建立并保持联系的必要。
“这些年,我们与国声音乐社、秀玉剧团等紧密合作,联办演出、工作坊等。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不同剧团的互动,也丰富观众的文化观赏体验。期待有更多机会与其他戏曲团体合作,不限于潮剧团体,还包括粤剧、福建戏和越剧等,共同探索跨剧种的艺术融合,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创新。”
沈炜竣坦言,要兼顾这么多事情并不容易,“但支撑我的就是那份热爱。也很幸运有一个小团队协助我,尤其是我的潮剧团团员们。”他语气中有甘之若饴的快慰,眼神中有安身立命的平静。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