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长荣(55岁)能理解简单的福建话、华语和英语,但不会说话,只能以单词或语助词回应。他的理解能力不强,有时候如小孩般天真。
照顾特需儿超过50年,陈含萧(78岁)付出不少精力。她的教育水平不高,只会说福建话,瘦削的身子扛起家庭责任。丈夫80岁了,早已退休。
和许多上一代的传统妇女一样,除了照顾丈夫孩子,陈含萧也要照顾家翁家婆,还有自己的母亲和姐妹。她和丈夫有四个孩子,
钟长荣的弟弟结婚后搬出去住,剩下钟长荣和哥哥、姐姐与父母同住,一家生活和睦,姐姐经常给他买他爱吃的食物。
钟长荣小时候发育缓慢,5岁才会走路,跌倒受伤自己也说不清。陈含萧语带心疼道:“有几次我发现儿子耳朵不适,带他检查后才发现里面有铅笔芯。另一次,他耳朵里有糯米。如果这些年不是我一直看着他,他不知道会怎样?”
钟长荣曾到聋哑学校上课几年,后来在家帮妈妈做一些家庭工,比如折外卖盒子,赚点微薄收入。大约20岁时,他在社工的安排下到触爱启能中心(Touch Centre for Independent Living)学习技能,开始学画画。2006年,钟长荣入住位于乌美组屋区的触爱乌美训练宿舍(Touch Ubi Hostel),以学习如何融入社会。他星期一至五住在宿舍,周末才回家。
在宿舍生活的日子里,钟长荣逐渐养成许多独立能力。他为触爱的Journey平台做商品绘画和包装,打工赚钱,也能自己搭巴士去工作场所。
看见孩子的成长,陈含萧放心不少。她说:“儿子学画画,有个寄托,要不然在家没什么事情做,也不照顾自己,不刷牙。现在他还会修理家具,有一次衣柜坏了,是他修的。”
不把负面评语放心上
家有特需儿,家长常常得面对周遭的异样眼光。曾有邻居说难听的话,说看到钟长荣会害怕,听在陈含萧耳里自然不好受,并为此失眠。后来,她学会不把负面评语放在心上,她说:“孩子是我生的,我怎样都疼,也接受儿子是这样的。无论如何,我都爱他。”
而今,钟长荣已年过半百,健康不如前,不仅有高胆固醇,眼睛视力也下降,左眼还因青光眼而失明。每次去看医生,都是陈含萧陪他去。
钟长荣对母亲的爱,溢于言表。访问时,他耐心地在一旁看着母亲,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握着她的手。
陈含萧说,若见她不舒服,儿子会摸她的额头查看是否发烧;当她卧病在床想起身,他也会过来搀扶。每逢农历新年,他还会包红包给妈妈,母亲节也送卡表达爱意。
这时,陈含萧转头问儿子:“妈妈(对你)好吗?”儿子猛点头。“如果妈妈死了呢?”钟长荣连忙摇摇手,用福建话喊了一声:“不会!”
陈含萧在人生路上,从未放下牵着特需儿子的手,从当年她形容的“辛苦”,到现在儿子能自立。相信到那么一天她得放手时,她应该会稍微感到安心。
其他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