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世纪的传统兴趣爱好类社团不同,当代新加坡大学生们将目光投向性别平权、生态保护与精神关怀等社会议题,在正式踏入社会前,大胆试验新的组织关怀与形态。
《联合早报》记者走访三个特别的大学社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技领域女性(NUS Women in Tech,简称WiT),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猫咪管理网络,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调酒社(SMU Barworks),观察新一代年轻人如何通过社团参与,回应时代命题。
本地大学社团分为四类:文体爱好、学术职业、志愿服务,以及宿舍社群。国大和南大都拥有超过200个社团,新大的社团数量虽次于二者,但因学生规模较小,拥有最高的社团密度。其余三所公立大学各有特色,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将周三和周五下午固定为无课时段,专供社团活动;新加坡社科大学社团充分考虑在职成人学生需求;新加坡理工大学社团将学生与专业领域直接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