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拿出盲人证及导盲杖,依然很难相信,眼前目光炯炯有神,积极参与义工活动的“让希望活下去”(Keeping Hope Alive)义工平台发起人潘迎芬(55岁),右眼已失明,左眼仅剩部分视力。
采访和拍摄当天的主要活动,原本是为居住宏茂桥6道一带三座二房式租赁组屋的儿童派发玩具,以及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枕头、风扇等物资。然而,活动进行间,她突然接获求助,随即动员义工兵分两路,分别赶往附近两处组屋单位,展开房屋清理工作。
快人快语、行事干练,这位自16岁起便投身义工行列,至今近40年的奇女子,即使视力受限,依然事事亲力亲为。进入受助单位前,她为方便清理工作暂时收起导盲杖,井然有序地为义工分配任务,规划清理顺序。
潘迎芬坦言,视力受损后,清理这样的房屋方式,必然与以往不同。例如,原本只需靠视觉便能判断是否新鲜的食品,如今得依赖嗅觉、触觉,以及旁人的协助。“五官里少了一样(视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只是速度会慢一点。”
自侃无法画眉毛画眼线
潘迎芬受访时神情泰然自若,还略带调侃地说,自己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画不了眉毛及眼线。说来轻描淡写,却道出了视力受损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
她坦言自己视力向来不好,因此当她觉得家中灯光昏暗时,并没当一回事,以为只是视力自然老化现象。
直到今年3月,视力问题加重,那个时候恰逢潘迎芬生日,义工朋友们为她在一家灯光昏暗的餐馆庆生,潘迎芬回忆当时情况说:“我知道我的高跟鞋(在哪里),我要穿回却穿不到……一名义工在我身旁,他就蹲下去帮我穿鞋,当下我感觉是:自己老了吗?老到没有力气蹲下去穿鞋吗?看不到了吗?”
一番自问后,她决定配副新眼镜,却未意识到视力恶化与糖尿病有关。眼镜配好后视力情况仍未改善,在验光师建议下做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右眼已无可挽回,左眼则须长期治疗以延缓病情。
面对坏消息,潘迎芬的第一反应是“真的吗?不会吧?我还这么年轻咧!”,但当她从医生的神情中,读出惋惜与心痛时,她很快冷静下来,转而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会全瞎?接着便想着,我要如何跟女儿说,怎么跟先生说?以后要怎么工作?看不见了,我该怎么办?”
这场巨变,虽迫使她放慢脚步,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却没有动摇她对义工工作的长期热爱与坚持。
把嘴巴当眼睛使
潘迎芬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还不忘鼓励同样深处逆境的人,不要在还没到绝路前,先给自己绝路。她说,自己学会了把“嘴巴当眼睛”,通过多问、多听、多沟通的方式,继续做义工。
目前,潘迎芬创办的义工平台每周固定班底规模有60人,全员出动可超过300人。一直以来,她都是这个义工团队中的主心骨,即使视力大不如前,她从未想过停下助人的脚步。
对她而言,做义工早已像每天喝咖啡、翻报纸那样,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她形容这个义工平台是一座通往助人之路的“桥”,“就算我真的有一天不再走这座桥,也不该把桥拆掉,因为还有很多人要从这座桥走过去。所以我还是要继续站在桥上,继续做下去。”
拥有强大意志力
获悉潘迎芬视力问题后,义工们除了感到难过及担心之外,也为她的坚持感到钦佩。
“让希望活下去”义工李秀燕(51岁)受访时坦言,一开始知道她的情况时,难免会难过,但义工们始终相信她一定会找到办法克服障碍。
她说:“潘迎芬很清楚知道每个义工擅长的事项,所以当遇到自己无法亲自完成的事情时,她都能像个指挥官一样,很好地分配任务,指派别人去帮助她完成须要做的事。”
义工陈永辉(45岁)则认为,潘迎芬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做事非常用心。虽然视力欠佳,但她能靠感觉去判断,反而更精准,有时甚至会发现一些旁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因为她是用心去看和对待一切。
在整理房屋时,潘迎芬始终留意周围情况。面对高龄91岁,无法自理的老人,她会主动攀谈,了解对方需求;也会蹲下身,用双手触摸老人的脚,检查是否有伤口或需要修剪指甲。
潘迎芬解释,许多老年人因糖尿病而导致足部触感减弱,加上视力不好,受伤未必察觉。因此,她都会仔细检查他们的脚,以及早发现伤口和治疗。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