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与两名长者聊天时,他们不约而同提起小印度一带的“客家大埔牛肉丸”,唤起记者多年前也曾尝过的依稀记忆。决定再走一趟,回味这摊客家美食如何虏获潮州老饕的芳心,毕竟潮州也有自己的牛肉丸呀!
来自不同地方的客家人,说的客家话有一定差别,擅长的美食也不同,如河婆擂茶、惠州丸子和大埔的牛肉丸和算盘子。客家山区多饲养黄牛和水牛,长期下来摸索出牛肉丸这一食品。据说,清末民初期许多客家人挑着扁担,在潮州府城串街走巷叫卖牛肉丸汤,潮汕人参考后研发出另一个版本的牛肉丸子。
客家牛肉丸于1950年代在本地还算普遍,但因工序繁杂、牛肉货源等挑战,这道客家特色食品渐渐消失。20多年前这摊牛肉丸出现时马上受热捧,至今仍有许多旧雨新知从全岛各地前去支持。所以,虽然摊位的营业时间是下午5时打烊,但一般下午1时就食物已卖得七七八八了,算盘子和笋粄更是在中午之前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