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匙般小巧的红龟粿,色彩斑斓的迷你娘惹糕,装在传统的tingkat盒,漂亮又吸睛,让吃惯西式糕点的年轻人,忍不住也想尝一口。年轻业者致力保留传统手艺,在古早味道中添新意,采取新颖的经营方式,让传统糕粿延续甜蜜滋味。手作的温度,加上创意巧思,只待知“粿”的人。
“粿”这个这字源自福建和广东潮汕一带。先辈南下来到新马印之后,当地人和土生华人学会制作糕粿,因而有了从方言音译的“kuih”和“kue”等字眼。从最初的红龟粿、饭粿和笋粿等,到融入南洋风味的椰丝、椰浆班兰叶和碟豆花等,成为各式色彩斑斓的糕粿。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本地糕粿摊和专卖店的产品种类繁多。一些业者已将大部分操作交由机械代劳,以便量产和符合经济效益。
执着于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店家,近年来多面对经营者老化,员工难找,无接班人的挑战,一些怀抱热忱加入的新晋业者也因客观条件苛刻而悄然退场。当中就包括中峇鲁Galicier Pastry、丹戎巴葛的The Kueh Kakis、裕廊东的Kueh Garden等;勿洛北的Borobudur Snacks Shop也称2022年中找到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