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之前跑过财经新闻的关系,去试吃时如有机会,会找老板或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创业动机、经营理念、行业动态等。虽然不一定会写出来,却让自己对餐饮行业有更深入了解,丰富个人知识阅历,每一道菜尝起来也更加有滋有味。
这两个月去了两家新开的餐馆,觉得有点意思。最近刚在荷兰村一号商场(One Holland Village)三楼开业的“捞起”香港海鲜(Lo Hey),幕后老板来自一年前开业的“嘻记”(Hey Kee)。他们包括将云南最大连锁餐馆引入新加坡的推手之一的蔡咏颔,以及本地著名煮炒“扬名海鲜”创办人江霖凡。
江霖凡今年10月刚在怡丰城(VivoCity)开了“扬名海鲜港”(Yang Ming Seafood Kelong)。两家新餐馆的共同点就是从没冷气到有冷气的环境。
扬名海鲜于2019年在碧山组屋区起家,两年后乌美工业区开分店,走“咖啡店”路线。扬名海鲜港是进军商场的第一家,江老板斥重资营造奎笼和浮脚屋氛围,像是回到甘榜和渔村。
位于基里玛路的嘻记走大排档路线,主打香港市民美食如风沙鸡、椒盐濑尿虾和生滚海鲜粥等。这股怀旧风继续吹到捞起,不过加入一些更高档料理,如哈密瓜海螺炖鸡汤参考了“爵士汤”。1980年代香港名人邓肇坚爵士,经常把汤料拿到上环的西苑酒家熬制,后来餐馆征得同意纳入菜单。风生水起捞鸡灵感来自朴实顺德捞鸡,古法豉油鸭以100天放养鸭只取代鸡只焖煮两小时。
蔡咏颔跟记者分享道,嘻记反映香港1960至1970年代的发展时期,捞起则是1980至1990年代的辉煌时期。从电影院装潢、活海鲜游水缸到金店,复制的仍是街景,但提升了一个档次。他说,当时香港经济起飞,进入富裕年代,人们很舍得花在吃喝玩乐。
这种“享乐”心态也完全适用于这个年代。人们喜欢追忆已回不去的过往,从旧物品和装潢缅怀昔日种种,不过更希望是在舒适不流汗的环境,也不介意付多一点钱。因此,复古主题食肆跟着升级,从咖啡店到小食肆,再到冷气餐馆。
最近一名美食达人分享带朋友越长堤寻觅古早味的经验。不等达人指引,朋友们的第一站肯定是购物商场内的南洋食店,从咖啡、烤面包、叻沙到椰浆饭,大家开心地饱食一顿。当达人把朋友们带到老旧咖啡店或小摊位时,大家仍会赏脸吃一些,但不是“眼睛发亮”那种,让他感到很无奈。
所以,新加坡保留原汁原味、原模原样的真正老店,在“铁齿”的老板和顾客离开后,如果不结束营业,未来的命运多是老店换新颜。顺应当下食客的老情怀和新需求,生意更能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