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很容易牵动人心,负责经营社媒的同事说过不只一次,只要标题有打出“古早味”的文章和帖子,流量就会特别高。
这三个字之所以如此难以抗拒,因为那是一种记忆中的味道,印象中如此简单纯粹的美好,甚至掺入久违故乡或消失甘榜的思念。
然而,当有机会尝到时,你确定真的会喜欢吗?
一位老友来自柔佛北部昔加末县内的小镇——彼咯(Bekok),从新山开车约两小时可抵。他说家乡没有交通灯,听了让我这个城市人很神往。25年过去,不久前终于有机会走一趟。
还真只有一条大街。两排店屋有五家咖啡店,多数只卖咖啡茶、面包和鸡蛋,很少有其他档口。走进木板搭建的店屋,一桌一椅一盘一杯都是真正的老旧,不是复古,这让我对食物很期待。咖啡还不错,鸡蛋很鲜;面包涂抹分量很足的“白兰他”牛油和咖椰,咖椰有点太甜。
咖啡店没有卖其他食物,老板娘说可以到外头打包。对面一直有电单车停下来打包的米粉面摊,我立马冲去买。带黑碌碌酱汁的炒粗面条看起来很有趣,但只有酱青和酱油的咸甜,少了其他香味。
老友推荐新村住家式云吞面时有打了预防针,说是他记忆里的味道,我未必会喜欢。摊主的家是角头间老屋,篱笆内有一些空地,摆了几张桌椅。这样的用餐氛围,城市人如我会觉得很新奇。点了老鼠粉和幼面干,有几片薄叉烧和菜心,还有一碗云吞汤。捞面的酱汁和之前吃的湿炒面相近,叉烧有点干柴,云吞肉馅不多。
两天一夜的四餐,就像穿越到物质匮乏年代,有机会尝到当时他们可以做到的极致,长见识了。我在想,从前人们没有接触太多外来食材和料理,偶尔外出吃碗面和喝杯饮料,都觉得很开心快乐。然而,这一份难得不变的古早味,如果没有某些记忆的加持,对一个初次尝鲜的人来说,或许会觉得有趣但单调。
真正的古早味,能够取悦现代人的味蕾吗?以国民美食鸡饭为例。从一些业者的访问中可知,从前的海南鸡饭就只有鸡和饭,不淋酱汁。鸡饭加了大量鸡油,饭桶底部是厚厚一层油。如果遵循古早做法,现代人恐会觉得太油腻。数十年前用的是现宰走地鸡,结实有味;新加坡如今已没有这种条件,还是淋些酱汁添味吧!
现在应该没有多少商家有勇气如实还原古早味。一来没食材,二来人们口味改变了,也养刁了。多数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改良,食客看到个形,尝到个影,觉得很美味,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每次要打出“古早味”三个字时,心里还是有挣扎的,毕竟很多时候已不是真正的古早味。
